孩子,作为你的父亲,你人生的第一位,也是最永久的老师,肩负着你一辈子幸福的重任,你的身体素质,许多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直接或间接的掌握在我的手中。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都梦想着把孩子教养成世上最优秀、最幸福的人,我也不能脱俗,总想把孩子塑造成懂礼仪、守规矩、学业精、能力强的人间精英,长大后能幸福快乐、无忧无虑,可是,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纷繁复杂的环境形势,我该如何教养你?给你吃得好了,怕营养过剩,让你吃得差了,又担心营养不良,何况,如今食品安全没有保障,你想吃爱吃的不安全,安全的你不爱吃,我真的不知道该让你们吃什么、怎样吃?对你管教松了,任你自然发展,害怕荒废了你的青春,耽误了你,对你要求严了,条规戒律时刻关注,又怕影响了你的发展,造成你心里上的伤害,使你长大后失去自信。
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虽然缺衣少食,但,人活得比较快乐。夏天,破衣烂衫甚至衣不蔽体,冬天瑟瑟发抖、清涕长流,可孩子们,没有现在的的学习压力,没成堆的作业、功课,更不存在什么特长班、辅导课,有的只是家长们布置的劳动任务,铲草、拾粪、打柴、割麦,力所能及甚至不及的农家活,家长都可能安排你去干,还有长到五六岁,有的四五岁就开始肩负起照看弟弟、妹妹的重任。
接受了外出的劳动任务还好,提上筐子,带着绳子,拿着铲子、粪叉或是镢头,离开了家长的监督,孩子们便吆五喝六,捉迷藏、藏猫猫、挤油,有时还会组织一帮人去跟临村的孩子们打土坎仗,空中大小土疙瘩飞舞,不时的有人被打中,哭的、笑的混成一片,眼看天色已晚,孩子们才慌忙各自去完成自己的任务,或柴或草或牲口粪,收拾满筐子,捆足绳子,有的带着胜利的骄傲,有的带着被土疙瘩打下的满头青红包,在家长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走向回家的路。有时候,因为疯玩得太晚,只能空着筐子、绳子胆战心惊的摸黑回家,少不得父母的一顿责骂,甚至胖揍,有时还可能没得饭吃,可是,第二天,会很快忘了,玩起来照样发疯。
孩子,你们生活的年代丰衣足食,温饱不愁,虽然不需要承担家里家外的劳动任务,却也少了跟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被一个又一个繁重的学习任务替代了本应该疯玩的童年乐趣。这就是不同时代的特色,那个年代,农民种地、工人做工、教师教学、干部管理,社会上人们各司其职,行业界限分明,期间,行业之间也常常交流学习、相互支援,支农、支工,但彼此之间没有冲击,正所谓打柴的不影响放羊的事。可是,现今社会,农民兄弟们纷纷走进了城里,农家子弟几乎全部跳了农门,三百六十行,谁都可以进进出出,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你们未来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作为既不是官二代,又不是富二代的你们,只能靠知识去改变命运,当然,我也知道,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得了命运,但没有知识你肯定无法改变命运,所有,知识不是万能的,没有知识却是万万不能的,我只有想尽一切办法让你学习、学习再学习,进步、进步再进步,才觉得是对你的负责和爱护。
我们是在父母严苛的家教中成长起来的,潜移默化中,自然秉承了父母“严是爱,松是害,不打不骂不成才”的教育理念,在对你们的教育上,使用了不适应时代需求的严厉教育方式,到现在,我不知道对你们的成长、成才起到了多少作用,但我特别明白的是,负面影响巨大,无意识中,束缚了你们的个性发展,养成了你们唯唯诺诺、缺乏自信的性格特点,这与我们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等到意识到错误的时候已经太迟,后悔莫及。
如今,我只想跟你们平等对话,真诚交流,无障碍沟通,共同探讨,相互学习。半辈子过去了,如何教养孩子我仍然是门外汉,只能期望我的后辈们能戒除武断,多点民主和协商。
人生短暂而又漫长,昨天已经成为过去,追悔亦是与事无补,空悲切;明天属于未来,只能展望,还是心中的理想;只有今天是实实在在的,曾经失去的想办法去补救,眼前的别再失去,踏踏实实过好今天,那么,明天不一定特别美好,但一定会特别充实。让我们从此时此刻做起,放弃追悔和抱怨,丢掉自卑和自责,相互鼓励着、扶持着、欣赏着、奋斗着,勇敢的过好每一个今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