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美人》中,国王为了保住女儿性命要求全国不再纺织,并把纺锤都毁掉了。
最初看的时候还小,没什么特别感觉;稍大再看,觉得国王真是爱他的孩子,那时纺织算得上一国的经济支柱了吧,竟为女儿的性命而放弃了。后来又想,倒不如让国民们继续纺织,公主从小熟悉了,也许不会在十五岁时去动它,至少不会因为好奇而去碰它,也就不会因此睡了一百年。再想睡一百年也不错,有勇敢的王子来唤醒她,最重要的是她的亲人都陪她睡,醒来后照旧是被父母宠爱的公主。
但童话毕竟是童话,现实中哪有这么美好的错误呢?
孩子们也会因好奇而犯错,特别是“熊孩子”们,有些错会使人生陷入一场恶梦,比如由网络引出的种种迷失,比如吸毒……却往往“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即使可以改正,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面对这种情况,以前教育中采用的大多是“堵”,就像那位国王,把一切可能存在的诱因围堵于国门之外:不让孩子上网,把类似吸毒的话题视为洪水猛兽。结果也如鲧的治水,堤坝越高水位越涨,最终一泄千里。
单说网络,这其实已是一种不可回避的生活现状。有的家庭会以避免诱惑为考虑不让孩子上网,结果却不一定如家长所愿。家里不让上网孩子会去网吧,在缺乏正确引导与监控的环境下流连于色情与暴力游戏之中,渴望友情的少男少女们被所谓“网友”欺骗的事情也时有所闻,还有“网恋”,将虚拟混同于现实而不能自拔。
曾看过一幅漫画:一具骷髅坐在电脑前,正对显示屏,蛛网相连,手还放在鼠标上。标题是“网虫”。明明是骷髅,却透出一种似痴迷又似兴奋的神态,令人遍体发凉。
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方式?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既然网络已经成为生活常态,我们就让孩子从小熟悉它。
网络有许多正面用途:了解时事、查找资料、交流讨论、展示才华……当孩子对网络感兴趣的时候,教给他们正确的途径。他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可以在网络通讯中与远方的朋友交流信息,可以使用网络工具完成自己的作品,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和论坛。
曾看到一篇文章:英国银行协会在每年组织的识别假钞的培训班中,只让学员们接触真钞。通过反复接触,他们的手指,眼睛习惯了真钞的感觉。日后一旦遇到假钞,虽然对假钞的特征一无所知,也会下意识感到:这不是真钞!
辨别是非也是如此。
当孩子心中只有真诚之念,当孩子交往的都是高尚之人,孩子自然会正确地甄别,他会自己认识到网络的真实与虚幻,能够对网络的负面影响保持足够的免疫力。不是已经有这样的新闻:小小年纪的网络高手!越来越多的“八零后,九零后,甚至零零后”站到了网络前端,他们的父母对网络必然是有着开放的态度。
另外一个沉迷于网络的原因是现实中找不到情感渲泄的方向。
一名成人如果陷于网络不能自拔常常是因现实中的不如意,不管是游戏也好,网恋也好,其实是在虚幻中寻找情感的慰籍。青少年也往往如此。
他们感觉父母师长不了解他们,丰富的情感又在不断激荡,他们渴望更广阔的天空却又难以挣脱现实的束缚,于是喜欢探险的天性让他们选择了网络。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必然会被外表更加华丽刺激的游戏或良莠不齐的言谈而吸引,像盲人瞎马立于悬崖,结局如何全凭运气。
作为爱孩子的父母师长,我们怎么能让孩子处于这样的险境?
我们没有国王的权力,暂时也无法改变社会整体监控不力的现状,我们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情感关怀,同时告诫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法,走正确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