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说了小区2邻居家的故事。相对来说,2位是比较有身份也有点财力的。
一位,是985TOP几的退休教授。夫妻俩退休后就住我们小区,收入不错。他们70多岁了,有一个女儿,在美国成家了。最近老两口说,女儿一年多没打电话给他们了。听起来有点落寞。
老教授说,他们积蓄也不多了,他的侄子办公司的,生意亏了,欠了1000多万,现在干脆躺平了。他侄子又跑过来找老教授借钱,老教授说,我也只有十几万存款了,就算都给他,也是塞牙缝,填补不了他那个大窟窿。
老教授夫妻俩较早就注重养生,所幸身体还算硬朗。
另一位,是退休老头60多岁,妻子接近60岁,他们一个是大校一个是少校,退休工资每人1万多。老头有些钱,平时喜欢炒股。估计从股市里没挣到钱,应该亏了不少。他喜欢追涨杀跌。最近几天追涨杀跌,14万亏了70%。
他们也有一个女儿在外市上班,还没成家。他遗憾女儿的户口没有落到上海。他的妻子最近查出了喉癌。每周2次化疗。最近他都没有去小区见老朋友。原来是她妻子生大病了,不到60岁呢。
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生老病死的事,家家都会遇到。
想想,还有那些顶梁柱早早就生病了,不能工作的家庭,也是有难经要念。
平时,我们可能不觉得。不是说上海的老人已经很多了吗,怎么出门时,比如地铁公交商场,都没怎么碰到呢。可能您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观察过,也想过这个问题。
人进入中老年,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身体就不怎么好了。尤其是老年人,很多人有重病或慢性病,已经没有能力自己单独出行了,即使出行也是非常的不方便。只能呆在家里或者最多在家附近转转了。而且还需要有人陪伴或护理。
生命短短几十年,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过程。
朋友、邻居都反应,年轻的时候,各种随心所欲的加班做事和玩,饮食也不用节制。身体一直棒棒的。但是过了40岁,就开始慢慢感觉,身体明显开始走下坡路,感觉大不如前。比如不能像以前一样熬夜了,头发开始变白了,焦虑了,容易忘事了,容易生病了,或者生病了不容易好了。力量等也不行了。一体检,有的出现了各种身体指标不正常。
新闻也有报道,因为平时没有关注到身体的健康指标,没有去关心和及时保养。有的人忽然猝死,有的人脑出血,中风甚至成为了植物人。有的人忽然得了很怪的疾病。这种事情,也不时出现在认识或熟悉的人中。
总之,因为生病,多种障碍出现在了生命中。病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从此变得很不一样。一起遭受因病带来的窘境。
家里还没有病人和年老体衰的病人的家庭,好好体验您的幸福生活吧。如果哪一天,家里病人来了。您和病人,都需要时间和极大的勇气,去接受事实。然后慢慢把侍候病人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去学会从容面对生活中的美好与糟粕。
所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
对于人生来说,我们一定要长远点考虑,首先要学会,照顾好自己,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还是对团队负责,对社会负责。
怎么才能保持身心健康呢?
饮食起居、运动、心态,可以去学习正统的中医养生理念(徐老师正在传播的内容就是)。让自己能保持健康,年轻时健康,年老了也能健康,能活成永远健康的老人。这肯定是人生最大的成就之一。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一地鸡毛的时候,收拾起来要消耗很多能量。如果身体还不好,那不是雪上加霜吗?
国之愧宝之中医,是有缘人的附身符。
学习传统中医,努力去做个身心健康的人吧。不要道听途说中医如何好或如何不好。要亲自系统的去学习。有心愿的人,首推从“梁冬和徐文兵对话黄帝内经”听起,某雅上有免费课程内容可听。对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非常有益。听完了,想再学习的话,去厚朴中医学筑基课吧。
学好中医,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都能守护。一位母亲,学好了传统中医养生,自小传承中医养生理念和饮食文化,至少能保三代人的健康。
心安而不惧,真气从之,病安从来。大部分时候,有病来扰,亦能远之;生病了,亦能借助非药物康复。
我是受益者,我很感恩中医,感恩传统中医文化的传播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