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1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 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主观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十九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德国古典主义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十九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马克思,恩格斯接受国际性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的邀请,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起草党纲——《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列宁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
2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国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