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分离
最近一个17岁的孩子从桥上跳下去的视频引人深思,在大人们眼中一切的行为举动都是为了孩子好。然而这些举动在孩子们看来却恰恰相反。父母从小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找个好的女朋友结婚生子。这些因素在父母心中加起来满分100分,然后孩子没有在父母的预期,这个分数慢慢的被减掉。事实真正的需要做加法,不要对孩子有预期,在孩子不断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的加分。现在中父母希望孩子那样,孩子希望父母这样,彼此希望彼此改变,因此烦恼都来源自己。例如,叛逆期、生气有情绪都是在发泄不满,希望父母发生改变。
阿德勒认为谁也没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并提出了“课题分离”的主张,简单来说,就是分清楚一件事到底是谁的责任。
例如,有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不听课、不写作业甚至连教科书都忘在学校。你的孩子和一个你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或者说你的孩子和那个人在一起生活不好,不会幸福。这些都是孩子们的课题,不是你的课题。无论结果如何,这些都是孩子们来承担。父母需要做的是给予支持,帮助提出自己的意见,不能从中阻挠。
阿德勒心理学基本原理区分是谁的“课题”,例如学习,那就是孩子的课题。阿德勒心理学并不是推崇放任主义。放任是一种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的态度。而阿德勒心理学的主张不是如此,而是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如果就学习而言,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
阿德勒说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忘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忘加干涉。课题分离是双向的,即不要干预别人的课题,同时也不要让别人干预自己的课题。
要有被人讨厌的勇气
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
不想被别人讨厌,是人类非常自然的欲望和冲动,或者说想被他人认可。不断的倾斜从而改变自己。
阿德勒认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一个招世人都喜欢的人几乎不存在,一个想要讨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及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并且这种在现实中也不可能实现。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在人际关系中被人讨厌的代价。
我们很多人认为人际关系之卡由他人掌握着。正因为如此才非常在意“那个人怎么看我”,选择满足他人希望的生活方式。
在人际关系中阿德勒认为,我们应当建立横向平等的关系。例如,父母与子女之间,同事关系中,应更多地表达鼓励和感谢。不应该是表扬,阿德勒认为,表扬和肯定意味着不平等关系。找对自己的位置,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
也就是说,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不要考虑“这个人能给我什么”,而是要思考“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关键概念,共同体感觉。在一个大的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最后总结,阿德勒认为,真正决定我们的不是经历,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我们不要把人生理解成为一条线,而要理解成点的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