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跟一位朋友分享的写作技巧,主要聊到了三个问题:没时间读书,怎么写作?不知道写什么怎么破?如何快速写完一篇文章?
文字版有点长,我会分三次推送。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惑,希望这些文章能给你答案。
没时间读书,怎么写作?
正式开始聊这个话题之前,我问了朋友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发现了三个误区:
误区1:我要读书才能写东西;
误区2:我自己没什么可以分享的;
误区3:我没进步,所以没什么可以写的。
其实,这些误区汇总起来,就是一个问题:没、有、准、备。
写作就像一次旅行。出门在外,你总要有些准备吧?于是我告诉她:有三个方面的准备,你至少要做到其中一个,就有写作的方向了——
准备1:思考一个问题。
中学时候我们学过写作的体裁,其中,用途最广泛的就是说明文和议论文。现在的干货文章,都属于这两种体裁。
要写干货,首先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写出来的东西就显得干巴巴的,要不就只能照抄人家的方法。
例如,我们要写“快速阅读”,首先就要思考这些问题:“快速阅读”真的有用吗?为什么我不喜欢读书?为什么我写不出内容?尝试花一些时间去回答,能思考透彻最好;如果不能,就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去请教别人。不用怕答案不正确,正确与否都是自己试出来的。
准备2:回忆一件事情。
写文章未必就要先读书。书上的东西都是别人的经验;我们做过一些事情,有过一些反思,写下来,就是自己的经验。
例如:我趁午休时间做了一个PPT,我是如何挤时间做的?中间用了哪些方法?这个过程我收获了什么?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
不用怕写不好,写出来的都是经验。
准备3:跟自己聊聊。
曾经看到过一段话,大意是:写小说,不是靠“观察别人”,因为心理学家、医生、销售人员比你更懂怎么观察别人;写小说,靠的是“观察自己”。
我觉得这段话用到“写文章”上面,也行得通。我们说话,是跟别人聊天;我们写作,就是跟自己聊天。
例如: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有什么想法?我的感触是怎样的?
这样的文章,不是为了分享干货,而是让人收获一种情绪。
例如,最近我在简书首页看到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在图书馆度过的七年时光》。作者聊了自己的图书馆生活,一些琐碎+一些思考,虽然文中没有告诉你“快速阅读的方法”或者“十本值得推荐的书”,但那些文字,读来很是温暖。
尤其是那句:“希望在离开校园后,我们仍能头顶星辰,心怀理想,保持阅读和反思。”
明天,我们继续聊下一个话题:不知道写什么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