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27日,我参加了孟津县教体局组织的3至6年级统编教材培训。两天时间,上下午四个时段,分别聆听了雷晓玲、王利环、雷艳茹和李爱鹏四位老师对统编教材的详细解读,让我从不同学段,不同角度对统编教材有了全面的了解。
首先,这次培训让我真正了解了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
一、双线组织单元,落实课程标准。“双线组元”是指每单元都有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两个目标。人文主题按低中高不同学段又可分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低段的“人与自然”,主要是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学会观察;中段的“人与自我”,开始侧重孩子美好品质的培养;到了高段的“人与社会”,则注重学校生活,祖国河山,童话世界等方面的学习。语文要素是本教材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包含必要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方法策略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各年级各学段的语文要素呈螺旋上升,并且具有点状化,系列化,发展性的特点。例如默读:二年级开始学习默读;三年级默读时,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高年级就要提高阅读的速度,再如理解词语:1、2年级可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理解词语;三年级开始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后续年级不仅要理解,还要在实践中运用。这样学生学起来有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体现了语文要素点状化,序列化、发展性的特点。
二、倡导“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化。“三位一体”的阅读体制是指精读、略读、课外阅读。精读课文要精讲细读,举一反三,让学生理解感悟、积累表达、学会拓展运用。略读课文,要粗略的读,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就行了,学会迁移运用。课外阅读,指课外延伸,读整本书。课外阅读课程化,不仅要把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还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管和指导,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使课外阅读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人最难抗拒的是诱惑,让书“诱惑”着孩子们去读,比强迫着孩子们去读效果要好的多。
三、创新编排体例,实现特殊功能。1.集中编排现代诗,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2.注重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教育章节的编排1.集中编排现代诗,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2.注重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教育章节的编排。3.增加了阅读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的编排。4.综合性学习围绕单元主题,分步骤编排学习活动。5.纵向编排,突出训练目标的连续性和发展性。6.横向编排,突出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四、重视交际表达,加强语言实践。统编教材的两大主线是阅读和表达,两者相辅相成,齐头并重,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1.要重视读写结合,从阅读学表达。表达分习作、小练笔、应用文等书面表达和听、说、读等口语表达。2.要加强表达方法,增强表达效果。3.引导记录生活,鼓励表达自我。4.是培养说理能力,表达观点看法。
其次,这次培训几位老师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案例,深入浅出地对我们进行教学指导和建议,非常接地气。
王利环老师讲,抓住单元目标和课后题这两点进行教学,明确目标,长文短教,不可鼻子眉毛一把抓;她还说,习作例文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恰当的使用例文进行作文教学。雷艳茹老师用她开展班级整本书阅读的案例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教学活动的参与率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参与人数从十几个到三十多个再到特殊的三两个不参与,这就是进步,我们的付出和努力就是值得的。雷老师还用她职评的亲身经历让我明白:你读过的书,流过的汗,熬过的夜,都会在某个时刻,以一些其他的方式还给你。你只管努力,生活总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你惊喜!李爱鹏老师忠告我们:上课不要随意发挥,避免偏离教材编排意图;不要随意借鉴网上五花八门铺天盖地的课件和资料,一定要认真钻教材,看参考书。
作为一个从教20几年的中年教师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不可否认的有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教学方法陈旧,导致课时安排不科学(课上讲不完,课下直拖堂),导致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升缓慢。此次培训犹如一座风向标,给迷失的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懂得了怎样才能更好的把握教材,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那就是——立足课堂,积极进行教材研究和新课标学习,俯下身子,看学生,看课标,看教材!
统编教材的研究是长期的系统的过程,让我们慢慢的走近它,了解它,懂得它,去发现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