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9/15
周五
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和他的外孙,还有那头叫福贵的老牛........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1
大多的书我是用零散时间读完的,余华的《活着》吸引着我一口气读完。阅读三个小时,跟着福贵经历了他的人生历程,他境遇好转时为他高兴,祈祷一直这样好下去,他遭受苦难时,希望他能挺住,在苦难中活着。
2
《活着》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败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去城里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在战争中幸运活下来回到家中时发现母亲早已去世,他的女儿凤霞因高烧失聪,变成了哑巴。此后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地降临到这个不幸的男人身上,他聪明懂事的儿子有庆为救县长老婆产后大出血,有庆因血型符合,被医生抽血活活抽死。他美丽聋哑的女儿凤霞在短暂的拥有幸福的婚姻生活后因产后大出血在同一家医院死了,他和女婿要求医生保大的,可是医院给了他们小的。他贤惠明理的妻子家珍在儿女双双去世之后不久也离开了他,他老实偏头的女婿二喜在搬运水泥板时因吊车操作失误,二喜被水泥夹板压死了,二喜在死前头偏正了,嘶吼着喊了一声他儿子的名字——苦根。福贵将苦根带回乡下,福贵享受着可爱聪明的外孙带给他的快乐。苦根七岁时,苦根发高烧,福贵给苦根煮了豆子吃,不曾想到,苦根吃豆子撑死了,因为福贵家太穷了,苦根从来没有吃过这样好的豆子。
只剩福贵一人了,他买了一头老牛取名“福贵”,每日在地里劳作,他唱着歌“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福贵对老牛“福贵”说:“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话还得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
3
福贵在读者的眼中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对于福贵自己,我想他更多的感受到了幸福和欢乐,他有不离不弃的妻子,孝顺懂事的儿女,老实贴心的女婿,聪明会说的外孙,这些都给他带来了幸福和快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和他的外孙,还有那头叫福贵的老牛........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余华的《活着》行云流水,只是叙事,没有从第三方角度对人物进行任何评价,只是用细腻的文笔跟你讲诉一个故事。我也不想对福贵有任何分析评价,他就是简简单单的福贵,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哈姆雷特自己,只有一个哈姆雷特。
4
我们在阅读别人的作品时,有时候会影响自己的人生态度。《活着》反映着那个时间段中国底层社会的一个缩影,从国家文化的层面来推测,当时国内需要这样的文学作品来鼓舞国人在苦难中活着,正如迎着大失业社会环境而创作的歌曲《从头再来》,鼓励人们从头开始,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处于这样一个时代读过去时代的作品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现在不用焦虑饥饿、战乱,我们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我们焦虑的是房子、车子、票子、孩子、工作、恋人.......困难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失,只是换了一种形式降临在了人身上。《活着》没有大程度影响我的人生态度,因为我的人生态度和它本来就大体一致,面对困难,积极面对,总会过去的。也许以后遇到困难,想想福贵,就会觉得自己那点儿困难根本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