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一早打开微信圈就看到一条状态:“今年教师节的福利是不~用~上~班!!!”怎么可能?!抬头看看日历,哦,原来是教师节遭遇了星期六,故而喜大普奔!
现如今提起教师节真是个令人尴尬的节日。
说它不是个节日吧,每年到这一天前后校园内外的气氛都变得很“诡异”:不断听说谁谁家长给老师送花了,谁谁家长给老师送礼了,然后大家开始各自打算:咱家送不送啊?送,送多少?不送?不送好不好?然后稀里糊涂地、别别扭扭地过了这一天后,大家又开始小心翼翼地观察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有没有变化——
送了礼,老师一如既往地对待孩子,这老师生瓜蛋子!没送礼,老师一如既往地对待孩子,这老师明显对俺娃冷落了!
送了礼,节后老师批评了孩子,家长拍案奋起,告他去!没送礼,节后老师批评了孩子,家长拍案奋起,告他去!
送了礼,老师表扬了孩子,家长心里呵呵,老师就该这样子;没送礼,老师表扬了孩子,家长心里呵呵,老师就该这样子!
反正老师怎么做都不对!
说它是个节日吧,这个节日的主角却总是在这一天前的N天开始持续延伸至这个节日之后的N天的时间内,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会上除了负责提供人头、掌声以拍照并烘托气氛之外,还要时时处处被各级各监管部门耳提面命各种“不准”……似乎教师节并不是为了弘扬传承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而设,而是专门为了“教育老师”而设的宣传日,怪不得现在不断有声音提出“干脆取消教师节算了”!
二
教师现如今也很受伤,从招教考试、特岗教师考试应试人员总数逐年缩水就能窥得一斑。
前段时间,一个即将毕业的朋友联系我:“老师,我一想到开学就要实习了,就感到郁闷,我真的不觉得我适合当老师啊!”说真的,我很看好这个大男孩的,虽然他的粉笔字还有待练习,他的普通话还不太标准,但是现在小学教育真的太需要新鲜的血液注入才能继续焕发勃勃生机。
然而我能看到的是,当一拨又一拨的实习生在讲台上教室里短暂一瞥后就坚决地奔赴考研大军——专业所限,不想当老师想改变就业方向的唯一办法就是继续学习。
春眠不觉晓,还是考研好。夜来风雨声,不教小学生。这些原本可以走上讲台毕业生中,有成绩优异的学霸,有爱好广泛的特长生,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温和娴雅,如果能成为教师实属教坛之幸、学子之幸。然而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的是放弃当老师这个选择,最少不当小学老师。
我回复朋友:“你的专业除了当老师有其他就业方向吗?”他默然无语。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真的不想当老师而且也有其他选择,就不用勉强自己了。”
中国目前的小学教育已经走到了一个窄胡同里。窄胡同里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都想发出自己的声音。学校要成绩来塑造口碑,家长要轻松的育儿体验,学生要自由的童年,社会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是最后这些要求都转变成压力加诸在老师头上后,老师又如何去背负?——“教学生”碰上“他不学”,你说不得问不得,家长再隔三差五地给老师来个“指点”或者“意见”,身为老师的就更郁闷了。
学习这件事,本来应该是你有需要而我恰好专业,我帮助你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我要求你学”。
可是现实中很多事例是一有矛盾老师就像是弃卒,被丢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怪老师出题太难;学生作业写不完,怪老师布置作业太多;学生站队慢被点名,怪老师催得太紧;学生没按要求穿校服,怪老师是个二缺穷事太多!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最好冲走老师不复还!似乎所有的家校矛盾、教育失职、监管不力,都是因为教师师德败坏水平低下!
谁替老师们站出来说句话?学生站队慢如果没有班级间的评比老师会点名提醒他吗?学生不按要求穿校服、不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在用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不让你家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行不行?你说行学校不让老师还不敢呢!学生该练习的没有练、该积累的没积累,考试考不好你怪老师不会教,老师拿着成绩单看着自己一个学期辛辛苦苦的努力全泡了汤老师怪谁去?孩子受了挫折产生轻生念头老师马上被解聘停职,老师如果受了挫折自杀了谁会为此承担责任?
不要把教师放在另类人群中区别以待了,他们和普通劳苦大众一样,甚至每个人都是承担着普通人不堪承受的痛默默前行。每天早上七点都开始陆续到校打扫教室、布置文化墙、检查课件教案、收发作业,晚上七点还不一定能结束工作下班回家,他们在灯下批改作业、备课、写教学反思、写各种计划、记录、总结,如果赶上什么活动什么检查什么试点工程,那真的是要死的节奏。即使这样,他们还得管理着班级琐事,处理大小是非,承受着每天无数的电话询问、短信来往……和各种要求,还有不满。
这工作换你,来不来?
三
现今社会对待教师其实是在用双重标准来要求的:一方面要求教师无论思想还是教学水平方面都得“高”,一方面又要求教师在物质条件名誉追求方面都得“低”。
近年来鲜有关于教师的正面报道,反而是负面新闻一抓一把。是教师队伍集体堕落了吗?不!我所看到的(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是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好老师,虽然工作繁忙收入微薄,但是从没有忘记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行动。可是这些行为又有谁觉得应该被歌颂赞美?公众对此总是习惯选择视而不见,因为本应如此。那么好吧,大家能否将个别行为不端的人与绝大多数老师区别评价,不要以偏概全一棍子打倒一片?
再细想原因,为什么教师队伍中会出现品行不良之辈呢?一方面是现在通讯传媒发达,很多事件虽然以前在个别地方出现过却没有被传播开来,现在信息传递的周期短,事件一出大家就都听说了;另一方面原因大概也有教师行业压力大薪酬低,造成人才流失,能者出而庸者入,使得教师队伍混入了渣滓。
如此现象仅仅喊口号学文件搞评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记得《胖东来,你要怎么学》一书中,对管理艺术有个很精彩的理论:“如要取之必先与之。”如果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有什么要求,必须先给被管理者开出与要求相对应的待遇,使被管理者产生乐于接受的意愿,然后将要求与待遇对应实施。所以,胖东来的信誉口碑服务质量在我们城市是无人能出其右。大家都知道,任何顾客投诉了胖东来的员工经核实查证后是要当场重罚现金的,但是这里的员工除了认真工作、珍惜工作之外,没有任何人抱怨过这项制度。
而如今教师行业却面临着“招得来留不住”尴尬局面。一次读一个同行的微博:
班里有一个孩子经常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动不动就把小朋友打哭了。上课更是从来不听,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今日留下他单独谈话,半天无动于衷,我问他:“你今天能把作业写完吗?”小伙子翻着白眼看我:“老师,你一个月工资多少钱?”我愕然,小伙子见我不说话就自顾自地说:“我猜你一个月就是三五千块钱吧,我爸请人吃一顿饭也就是这么多钱,我妈一件衣服也是这么多钱,老师你会背这么多课文会这么多知识,工资却这么低,我为什么要听你的话?”
可以想象,这位同行的内心此刻一定是崩溃的!当知识被鄙视时,师道尊严何在?
所以,在教师队伍管理过程中也可以借鉴一些企业或者国家的成功经验——提高教师行业待遇,将要求与待遇成正比,对待教师队伍采取“高薪养德”的制度,难道不可以试一试吗?
四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虽然教师节现在已经名存实亡饱受争议,但是作为教师,我们仍然坚守自己的信仰。我们为了学生的成长,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顾不上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甚至还失去了健康,所做的这一切,只需要整个社会对我们多一些友善和关爱,少一些猜忌与苛责,让我们能静静地教书育人。
最后,不提教师节了,愿每一位教师同行都能永远保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