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焦虑来袭,我才发现自己的“自律”如此脆弱

昨天晚上和“夏季的风”聊天,听说她最近在跟自己死磕,想变得更优秀。我说:不要绷得太紧了,一旦你达成了某个阶段性目标、松弛下来,就很难再提起这股劲儿了。


其实,这句话是她以前对我说的。

因为,前段时间,我就因为“每天绷得太紧”,让自己郁闷了好几天。

最严重的一次是在3月最后一个周末。那两天,我加班加点完成了很多东西,包括写文章、做PPT、写方案,星期天上午还复习了一个微信课程、刷完了两本畅销书(不是随便读读,而是记录了几个重要的方法论)。

但做完之后,我就什么都不想做了,连出去玩都没了兴趣。


我找朋友吐槽说,不知道为什么,我开心不起来,反而有一种被掏空的无力感。

他们说:事情没完成吗?

我说:不,我全部超额完成了。

他们说:是今天天气不好吗?

我说:不,今天阳光明媚,我在一个环境非常好的地方散步。

他们说:是陷入迷茫了吗?

我说:不,我对未来一段时间的规划很清晰,还准备了几个备选方案。

一个朋友干脆建议我去看心理医生。

另一个朋友一语道破:你啊,偶尔也去过过“烟火气”的生活吧!


后来,我才发现,我所谓的“超额完成”、“清晰的规划”、“备选方案”,仅仅是指“学习领域”。因为,在那段时间,我把所有对生活的热情和期待,都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了。

学习可以提高生活的“深度”,工作可以带来生活的“高度”;但偏偏有些东西,是学习和工作无法给予我的,那就是“温度”和“宽度”。

温度,指的是人情味儿,跟朋友聚会、喝茶、K歌,或者陪陪家人;

宽度,指的是丰富的生活体验,逛美术馆、旅行、蹦极、听音乐会之类的。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在成为“学习机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沉迷学习,难道就不好了吗?

也许,学习本身没有错;但我忘了,自己是靠什么撑下去的?

我努力学习,靠的不是别人的提醒,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律”——我坚信这样下去,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但,万一有一天,我再次被疲惫和焦虑压垮,那么,这种苦行僧般的“自律”还会保持多久?

我不相信这一天会到来;但当真正经历了一次之后,才发现:自己所谓的“自律”,在强大的焦虑和疲惫面前,是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就像一根绷紧了的橡皮筋,久而久之,它就失去了弹性。


那个周末,我最后什么都没做,直接奔着电影院去了。


今天早上,“夏季的风”给我留言说:快看,你被大神表扬了!

我看了她发来的截图,才发现自己被打卡群里的大神翻牌了。激动之余,读完了大神的所有翻牌内容,才发现:原来大神的状态也不好啊!


“看到自己上面写的,好像有些分裂。一方面认清了自己当前的状态绷得太近,想给自己减负,一方面又不停的增加要做的事情。”

然后,大神说,今天他放弃打卡了。


这样的状态,跟当时的我,是何其相似?

我们都是在经过一段时间高强度的规律生活之后,忽然没有了再走下去的能量;以往的自律和坚持,在强大的情绪面前变得没有了价值。


就像心中一直支撑着你的东西,你听到了某种断裂的声音。


今天再次反思自己“失去自律”的状况。

因为焦虑,我试图趁自己状态好、一鼓作气超越对手、冲向终点;但裁判告诉我,这并不是一次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

我不该盲目的追求“全力以赴”、不该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力气花光,而是调整好自己的呼吸、找准自己的节奏,准备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比赛。

忽略了自身规律和节奏的盲目进取,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所以,最近这段时间,我已经在刻意减少自己的目标,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自律”习惯。


不期速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朋友们,大家好! 宙斯自从上次害了卡力斯托后,觉得自己的良心受到谴责,便把卡力斯托母子俩提升为大熊座和小熊座。按说...
    姜显威阅读 1,520评论 0 0
  •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我认知是让我们能客观的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缺点,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不低估自己的潜力,做到不自负不...
    雲端猫阅读 23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