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8月20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精神和严的要求,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广大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抓落实上。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由此看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
制度先行,筑牢减负根基。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通过先行的制度,可以清晰地界定基层工作的职责范围、工作流程和任务要求,避免职责不清、任务重叠或推诿扯皮等问题,使基层工作有章可循,减少不必要的负担和混乱。要强化制度建设与执行,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制定明确的细则和标准,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予以严厉惩处。持续精文简会,例如压缩会议时长,明确会议主题,避免冗长而空洞的发言。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提前制定详细督查检查考核计划,明确检查重点和标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确保检查能真正推动工作改进。
整治乱象,规范基层秩序。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加上过多过滥的工作群、频繁“打卡留痕”、过度的线上学习考试等,使得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极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要全面清查各类政务工作群,对功能重复、长期不使用的予以清理整合。进一步加强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规范化管理,整合功能相近的应用程序,简化操作流程,避免基层干部在多个程序之间频繁切换和重复填报信息。
资源下沉,增强基层力量。充足的资源能够为基层提供更好的设施、技术和人才支持,使基层有能力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公共服务。要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加大对基层的财政投入,确保基层有足够的资金开展各项工作。精简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注重创建示范实效,例如在创建前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确保创建目标切实可行。此外,还需建立资源下沉的监督机制,确保资源真正用于基层发展和解决群众问题。
整治问题,树立正确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能够引导基层工作围绕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展开,避免为追求短期政绩而出现盲目决策和短视行为,使基层工作始终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人民的期望。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工作作风粗暴、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要发现一个整治一个。建立问题举报和投诉渠道,对举报属实的问题迅速展开调查,并及时公布处理结果。对具有一定典型性、普遍性问题,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和清理,例如开展工作作风整顿专项行动,对存在问题的干部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