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小圈上学记》销量十分高,音频阅读量异常高,网上的评价也激烈。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我看到了一篇名为《心灵毒物米小圈上学记》的评论,列举了无数个细节来证明书里不合适的三观和言语。话说我也是曾经跟随导师的思想痛批《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这些书,质量低、无价值,不符合儿童的天性,有悖于儿童文学的初衷等,就真的没有读过这些书。
说到了《米小圈上学记》,我反而没有那么强烈的批判情绪,因为这次这书真正在一个儿童的身上荡漾着。儿子听书,听到《米小圈上学记》也是因为喜马拉雅排名前三,我同意他听,更重要的原因是儿子要上一年级了,又不善交际,听一听也许可以提前懂一些一年级的小秘密。然后就听完了一二三年级,又听完了四年级,又想听《姜小牙上学记》。儿子喜欢的程度溢于言表。
和他一起听的过程中,我关注老师,反思我的教育,米小圈的语文老师比我强,我学习。孩子心中的课堂和老师,自己的学生决定不会跟我说,听一听这几个小朋友的,倒是挺有趣。儿子喜欢米小圈他们调皮、有趣的生活。所以,我并不觉得,这书用得着上升到道德的高度,用“毒物”来批判,如此画线,就像不问青红皂白非要训孩子而不关注孩子的感受是一样的。不管作者的出发点是什么,他一定努力回到儿时的自己,将自己的小学生活添砖加瓦,塑造出这样的儿童形象,想象出这样的儿童生活。这一定是作者在弥补自己无法回去的童年,圆自己的梦,要不然不会吸引这么多孩子。坐在我的课堂上的孩子一定也在羡慕吧,他们的生活好像一点米小圈的精彩都没有。
话说孩子到六岁以上来听这书的,都不是是非不分什么都不懂的婴孩了。儿子在喜欢他们的有趣的生活,里面的友情,里面的亲情,里面的义气和善良的时候,也有自己的思辨。他经常和我讨论,米小圈不应该这样说李黎,她同桌是她的榜样,她同桌经常帮他。姜小牙不应该太爱钱等等。他知道好学生的好和不好,知道坏学生的好和不好。他在听也在想,在过滤,故事留给他的大多数是好的。
这书是以一个小男孩的口吻记的日记,本就是一个小男孩的内心世界,本就是无知的、有漏洞的,没有那么高大上的。谁说学霸的世界就不是这样的呢?小孩就是小孩,所以才吸引小孩。
我还是会让孩子听名著,《米小圈上学记》也顺其自然,就当是娱乐,就当是提前看看大哥哥上小学的说明书。孩子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走的,一本书,不至于成毒。听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