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用手机吃“阅读快餐”时看到这样一个文章标题:“你连阅读习惯都不改变,还谈什么改变自己?”我没有继续点开看,带着《新教育实验》中关于阅读的论述,我久久的陷入沉思中……
培根说过“变更乃时间之幼儿”。在这个变幻的时空中。许多人都是一个矛盾体,都想着改变生活,改变世界,可就连改变自己也是不容易的。看到“你连阅读习惯都不改变,还谈什么改变自己”这个标题时,我思考的不是如何改变自己,而是前半句话。这里说改变阅读习惯,从而改变自己。可我想说一句实话,我压根没有阅读习惯 ,何来改变?这听起来更像是一句脸不红心不跳的自嘲。
《新教育实验》中提到,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的精神成长,而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是一个精神成长极度匮乏的人。在学校接受教育十七年,学校以外的生活十余年。但是我阅读过的课外书目。可以一个巴掌数的过来。《论语》十则中有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可我只能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百度知,找度娘是也。所以如果真有人问到我的阅读史。我只能呵呵哒!
受教育那么多年的我,为什么阅读量如此少?这个问题究其原因是我缺乏一个好的阅读习惯。结合新教育实验在阅读理论上的探索,加之作为“新教育人”缺乏阅读习惯的惭愧,对自己缺乏阅读习惯的缘由以及缺乏阅读习惯带来的危害做了深刻的反思。也以此分享给有共同症结的教育工作者共勉。
首要原因是,在受教育之初,缺乏养成阅读习惯的先天土壤。我是农村孩子,父母对于教育方面认识不够。我的母亲甚至没有上过一天学。仍然清晰的记得,我到了该去上学的年纪,我的父母全然没有察觉。自己跟着别的孩子跑到了学校,坐在教室角落里学习了半个学期。期末老师跑到我家问,为什么孩子那么大了还不让上学。母亲这时仍不在乎的说,“她想去上学就让她去吧,多少识几个狗脚印,长大出门认识东西南北。”这对于一个90后的孩子,很多人可能都会感到意外。可在我考上省级示范性高中之前,我父母对于我到学校受教育的作用就是这么认识的。
在知识高度集约化、效率化和组织化的课堂之外,我几乎没有看过任何课外书。除了家庭原因就是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论无形中偷走了我的阅读意识。当我上大学时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个认认真真读书的小男孩,我感觉他的身上会发光,好像他的未来也是一条阳光坦途,我打心底里羡慕,多希望那辆那趟公交车是一辆时光列车,能把我带回童年,如果可以,在每个年纪我都想读一本让心灵敞亮的书。可我只有17年母校课堂教育最初的滋养,想自由飞翔,却缺乏自主阅读习惯的有利引导。
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总是强烈的。先天土壤的缺乏,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论影响,我即便后来考上了好的学校,我也仍然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高中我学习的是文科,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文科的学习,是很有效的,阅读习惯对于文科生来说也算是必备的素质。可对没有阅读习惯的我而言,放学后在操场里转着读书背书都很艰难。我看书看得非常慢,而且当我尝试拿着书在操场里看的时候,我发现我压根不能集中精神看书,上课读书的时候,我也会读着读着走神,知道我没有阅读习惯的朋友都质疑我,怎么考上学校的?
没有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洪流中,我知道如何快速的把得分点找到,加之记性不是太差,考试还是没问题的。就拿语文来说吧,课堂上听到的名言警句可以在任何类型的作文中选用,再记住几个生动的名人事迹,加上老师对作文框架结构的讲解。写一篇七八十分的作文差不多就够用了。我也知道如何快速从阅读理解中提起题目的答案,当然也有阅读片面失算的时候。至于前面的基础题,上课认真点,在体海中淘几遍,考试那些事看似要远离我……
可学生学习的意义就仅仅是考试吗?不是的。如今才觉得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好的阅读习惯能无限度的扩大你的知识面,为你拓展人生的长宽高添砖加瓦;好的阅读习惯能提高你的表达能力,培养卓越口才,毕竟在人生的各个高速路口,更高效、形象而有思维的表达,才能快速通过;好的阅读习惯能增加你的幸福指数。内在修养让你精神世界丰盈,而一个有趣的灵魂让你的生活充满自信和阳光。
但对于好的阅读习惯的益处,远远不止于此。我现在已是一位“新教育人”,共读《新教育实验》和新教育人携手同行。自讽并不是自卑,而是希望与新教育同进步,养成阅读习惯。让自己的精神羽翼丰盈。自由翱翔于书海,那将是多么的幸福。如果仍旧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拓展生命的长宽高将会受到很大局限,我们就会变得狭隘,我们就很难在这个变幻的时空中找寻到自我,从而无法达到自身的“自我实现”则更无法谈及人生意义和精神追求。
《欢乐颂》里曲筱绡说:“什么叫做局限?局限就是砍柴的以为皇帝都挑金扁担!”缺乏阅读习惯,你会发现在很多方面都受到局限 。常识、眼见,精神状态、内在修养等方面都是如此,尤其你自卑感作祟的时候,你会感觉自己形同出门没穿衣服的行尸走肉,感觉内心极度空虚。我意识到教书者不读书,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就形同《皇帝的新装》里边,只注重华丽的外表,因虚荣心作祟,自欺欺人的皇帝。我们作为教育者定然是要不断学习进步的,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就是不断学习进步必然选择。
五美当中刘涛饰演的安迪剧里剧外都让人惊羡不已。理论哲思信手拈来,名人名言俯拾可得,优雅的谈吐自然流溢,清丽的仪态自成高格。再回到剧中,高校毕业的小关找她,国外留学回来的名媛曲筱绡需要她,遇到问题借助成功学麻痹自己的小邱和为家事没完没了发愁的樊大姐就不说了。这种被需求的优秀何尝不是莫大的幸福。安迪的优秀是有原因的。第二部中给自己度假放松也不忘读书,且读的都是符合她人设的高级的书,当中充满理性和睿智的思辨。家中藏书量也是许多人望尘莫及的。再反思自己,灰暗到看不见也就属情理之中。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这是培根的读书名言。对于《新教育实验》这本书我也是抱着这种心态研读的。反思缺乏阅读习惯的我,书中关于阅读理论的探索,受益匪浅。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
“共读、共写、共生活,才能拥有共同语言、共同价值和共同愿景。”
以上就是新教育实验关于阅读的5大理论,我不想细致解读它,因为我正在新教育的路上,在准备养成好的阅读习惯的途中行进。是的,阅读它源于书籍却不限于书籍,我们通过不同种类的阅读,乃至阅读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生,进而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的社会,改变我们的世界。这不就正是开篇沉思改变阅读习惯,从而改变自己这一问题内心的声音吗?
作为一个“新教育人”,我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但无论何时,我都乐于读书,终有一天,可以自信的说,我不缺乏阅读习惯。希望教育路上同行的你,也有好的阅读习惯。教书者必读书,我想这是一个教育者的全命题。正如麦家说的那样,“挣钱再多全在身外,读书再少都在心里。那些坚持读书的人,心一定是饱满生动的,最终也会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我也定会把阅读作为我终身修炼的课程,神游书海,闻其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