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几乎每个人都听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却少有人知道下一句“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初夏,清晨6点不到,福建东莲村清幽又静谧,只剩下狗叫声和鸡鸣声一起一和。
走出屋子,只见红日跃出海面,整个村庄、整个天空都变得透亮起来。环顾四周,不远处的榕树下,有个老头儿在练太极。
走近一看,我意外地发现这老头儿竟是辛老。黧黑的面孔上,一道道的皱纹如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但满头亮黑的头发倒是显得他格外精神。
“病好了,就是最实在的锦旗”
“等我好了,我给你送锦旗。”
“我不要锦旗,你病好了,就是最实在的锦旗。”
“不送锦旗,别人怎么知道你医术高、疗效好?”
“不用别人知道,你知道就行......”
走进东莲村卫生所,看见辛老正和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拉扯。那相互客气的画面,让站在一旁的我不禁莞尔。待老人走后,辛老示意我坐下,而我早已做好了准备,端坐一隅,细心聆听他的过往......
基层名壹荟:别的医生都巴望着患者送锦旗,您为何不要?
辛炎南:不需要。我这里没有一面锦旗,地理位置又偏远,很多本地人都不易寻得,但时常有慕名而来的外地城市患者前来探病,洛阳的,青海的,还有台湾的......
基层名壹荟:您治的最多的病是什么?
辛炎南:骨伤。
2009年春,有名来自洛阳杏田的陈姓患者,45岁的泥水工人。因是全家主要劳动力,常年奔波劳累,很是辛苦。
有次做工时不小心在脚手架上摔落,导致大腿骨断裂,被送往泉州某医院治疗。内置了钢板,但一年半未生骨痂,以致钢板一直未能拆除。休养了一年半的陈某心急如焚,担心家庭生活难以继续。
对于患者以及其家人而言,无疑每天都是煎熬。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某某得知了辛老医馆的住址,在家人的陪护下欣然前往,辛老仔细查看了他的身体状况,配了二十几副中药,并叮嘱他再苦也要坚持喝。没过半年,陈某的骨痂便慢慢地愈合了,钢板很快得以顺利拆除,全家人又像往常一样正常生活。
基层名壹荟:您作为骨科医生,自个儿怎么会驼背呢?
辛炎南:简单的说,工作习惯使然。在南方,我的个头算是高的,来我这看骨伤的病人都是坐矮凳子,再加上牵引床偏矮,我做推拿、针灸等工作的时候都得弯着腰,慢慢地就驼背咯......
“社会雕塑”的精神
谈及学医初心,辛炎南直言:工作环境对他的影响很大。
1968年,辛炎南同志曾任民兵排长兼小学代课老师,每月收入仅有3元。因生活所迫,1970年随同乡前往厦门从事石雕工作。石雕工作辛苦且极易受伤,须格外小心和专注。
每次雕刻,辛老总是思考它是否是艺术,一种类似于医学中骨科整治的艺术。这种艺术不是在医院的墙壁上,而是病人和医生之间无形但明显的纽带。
那时候因为交通设施和经济问题,无法将骨头受伤的工友紧急送至医院。为了及时帮工友处理伤口,辛老跟着来自青海西宁的老郎中狄玉奇学习医术:“他既是我的老同事,也是我学医的启蒙老师。”
就这样,他做石雕,一做就是10年。同时,当“医生”也当了10年——帮众多工友处理了10年的各种骨伤。
我们知道,石雕工作需要眼明手稳,且有足够的耐心,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空间构造力,与学中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在那10年的雕工生涯里,辛老早已掌握了“社会雕塑”的精神,为他日后学习骨伤科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无法自己选择命运。但是,人可以改变命运。
1980年,辛医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主攻骨科。他积极拜师学艺,先后师从多人,勤奋好学。
1985年,辛医生参加了全国第一批乡村医生考试,在报考的五百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乡村医生资格证,随后在惠安卫校学习深造。
当时正值村里的卫生所倒闭,辛老索性重新开办了惠安县山霞镇东莲村卫生所。那一年,他仅33岁。
行医初心未曾变
几乎每个人都听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却少有人知道下一句“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正因辛老年少时有苦力经历,深知百姓生活的不易。多年过去了,在物价飞涨的今日,辛老收费却一如往日。
周边的村民见他生活拮据,多不忍心,好心相劝,可他说:世间有太多患者因看不起病而失去了生命,而我能做的就是用最少的钱去解除病患的痛苦。
如今,年近古稀的辛老依然坚守在基层,潜心专研医术,日夜为患者操劳,帮助成千上万的患者和家庭解除了痛苦,赢得了广大民众的认可!
在辛老医馆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摆放着一沓整齐但落满灰尘的书籍和旧报纸,小心翻开它,发现里面还夹杂着多本辛医生的荣誉证书,这大概是他对患者最志诚的回馈吧!
辛老说:“只要我还活着,就会继续认真学习,努力医治好每位患者,直到我死去......”
“不怕你笑话,我只有小学学历,28岁开始学中医,医学知识甚是浅薄,但父老乡亲们都很信任我,一有事就过来找我把把关,这一点让我觉得很幸福。” 时至今日,辛老的行医初衷未曾改变,坚持用最少的钱去解除病患的痛苦。
走出诊所,正是艳阳高照之时,门前坐着一位面容慈祥的老奶奶,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扇动手里的老蒲扇,静静地享受扑面的凉风。
“妈,你吃过了吗?”
“吃过咯,刚刚熬了点绿豆汤,快尝尝......”
噢,原来那位老奶奶是辛老的母亲,90多岁了,这下是给儿子送茶点来的。
也许,对于这位老母亲来说,无声的陪伴,就是她理想中的安享晚年。而对辛老来说,以一颗老灵魂,时刻守护父老乡亲的健康,更是人生大幸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