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两个重要教育概念,本质是不同的,请李老师谈谈看法。
答:记得“素质教育”是上世纪80年代,在一份国务院印发的重要教育文件里提出来的,比改革开放晚一些。经过近四十年教育实践,素质教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文化大革命期间,上大学实行的是贫下中农推荐制度,一九七八年高考制度恢复,广大学生觉得奔头来了,前途一派光明,只要我分数考得高高的,上升的大门就为自己敞开。学校为了迎合学生这样的心理,同时也为了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变成一育独大,一花独放,不管不顾,花猫黑猫,逮住分数这只老鼠就是好猫。后来越演越烈,距离教育的初衷更远了。从中学到小学,全像现在衡水中学那样,分数为王,只要分数,连身体和生命都敢于弃置一旁,这样办教育肯定是不妥的。针对应试教育的偏颇,党中央提出了素质教育,用它来矫治时弊。
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莘莘学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旦金榜题名,就等于戴上乌纱帽,光宗耀祖。这样的教育模式延续了一千多年,根深蒂固,早就成为国人的文化基因,现在用行政的手段矫治起来,岂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于是就有了表面上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实际上踏踏实实的应试教育,即便到今天,其现状也不令人乐观,我们距离真正的素质教育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本、人文、人道。可每年的中考高考排名,以及围绕排名榜从官方到民间的一系列动作,配得上前面说的这些词语吗?
我渴望和实践的素质教育,不是相互排斥的教育,而是相互接纳融合的教育。学生不但具有“课程标准”要求的文化科学知识,同时又要身心愉快,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红专结合,类似于“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心情舒畅”这样的境界。从理论的推演上说,是可以做到的。老师学生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可以工作创新,可以建立自己的教育培养模式来达到目的。可在实践过程中,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平衡点在哪里,一直寻找不到,一直无法把握,不是偏向这端,就是偏向那端。在现行评价体系面前,如果学生考试分数上不去,素质教育是很难抬起头来的。许多教师不是不想搞素质教育,而是迫于现实压力,只好自动放弃,跟着潮流走。你要考试分数,我就把考试分数抓上去,其他的我管不了了,我只有这个精力。
但也用不着悲观,实行素质教育,在国家层面上,意志从来是坚定的,没有动摇过。德智体美并举,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快,人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考改革,中考改革,课堂改革,颁布施行课程标准,部编教材代替人教版……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朝着素质教育的目标迈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素质教育的春天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