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知乎上看到一段视频:
某餐厅内,一小女孩正大口吃着汉堡。透过玻璃窗外,另有一小男孩眼巴巴地看着,还不时地咽下口水。
这个小男孩不是别人,是小女孩的亲哥哥。
眼前的一幕,正是他们的父亲“一手导演”的。
原来,这位父亲有个约定:倘若兄妹俩期末考得好,就带俩人吃肯德基。结果妹妹考100分,哥哥考76分,父亲遵守约定,带他们来吃肯德基。
不过,为了惩罚哥哥,这才出现了视频中的场景。
对此,有网友表示:父亲的这种偏袒行为,对孩子伤害性极大,侮辱性极强。
是啊!这位父亲或许认为,这种“偏袒式”惩罚教育,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殊不知,很多时候,你所认为的“好”,反而变成孩子易受的“伤”。
尤其在二胎家庭,父母的偏袒不公,将是孩子无法承受之痛。
为人父母,要一碗水端平!因为,父母不慈,儿女不孝。
01
孩子最在意的,是父母是否“公道”
在这个世界,父母,是孩子最在意的人。
孩子每一次精彩,希望能与父母分享;每一次失败,都希望有父母的鼓励。
记得《少年说》中有一个姐姐,站在台上向爸爸哭诉。
她有一个妹妹,特别霸道,时不时地欺负她,但爸爸却十分不公平,每次都不管真相如何,就只相信妹妹的话,训斥她一个人,让她懂事,不要欺负妹妹。
在天台上,崔兢压下心底的委屈,哽咽着提出对爸爸的请求:
爸爸,你能不能不要每次都相信自己所想的,能不能试着,相信我一次?
她等了许久,才等来爸爸的回答:
“你妹妹这个事情,你上学时也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古人都知道以大让小,你又比她大,这个道理还用爸爸说吗?”
女孩不解,哭着问爸爸:“但是为什么每次是她做错了,却要我道歉?”
爸爸说:“她小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
女孩试图和爸爸讲道理:“可是我每次让着她,让着让着就成了习惯,所以她怎么欺负我,都知道你不会说她。可是,她永远会比我小六岁,难道我要一辈子让着她吗?”
本以为爸爸听了女儿的话,会反思,但没有,他仍是坚持道:“还是刚才那句话,爸爸再重复一遍,毕竟她小,不懂事。”
女孩听了爸爸的话,崩溃大哭。
沟通到此,陷入死胡同。
即使努力争取,女孩也得不到公平对待。因为她年龄比妹妹大,所以受委屈的是她、背黑锅的是她,被妹妹欺负的是她、被爸爸无视的,也是她。
更让人心酸的是,台下有个小姑娘,在女孩发言的时候,一直在偷偷抹眼泪。
站在她周围的同学们都说:“她家也是这样,她弟弟仗着自己小,经常打她,她都不敢反抗,因为爸妈也不管的。”
大庭广众之下,爸爸尚且如此偏袒,可想而知,在家里会是什么样子?
就因为大6岁,姐姐就要处处让着妹妹?
试问这位爸爸:可曾想过女儿的需求?可曾顾及女儿的情绪?
她需要的,是父母的一份看见、一份公平,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
《奇葩说》第七季,有个辨题:父母该不该教孩子让弟弟妹妹。
谢楠回答:“当父母要求大的让着小的时,大孩子不是因为得不到物品而伤心,而是感到失去父母的爱,缺乏安全感。”
深表认同。
孩子更在乎是否关注我,是否爱我。
这是一种情感需求。
《被忽视的孩子》书中,作者乔尼丝说道:我们在处理孩子的行为时,同时也要回应孩子的情感,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关注。
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孩子会觉得自己有错,更容易变成自卑型人格。
相反,受到父母关注和鼓励的孩子,如同身披盔甲,内心暖阳,积极正向成长。
02
父母的偏心,孩子心中有伤
阿德勒曾说过:“幸运的孩子,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孩子,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很多孩子成年后的行为,与其原生家庭息息相关。
纪录片《零零后》第二集,讲述的是二胎家庭谈雨萌的成长故事。
萌萌与妹妹相差11岁。
在妹妹出生之前,萌萌享受着父母独一无二的爱。
萌萌出生时,父母按照育儿专业书喂养;上幼儿园时,与父亲难舍难分;上了小学,也都由父亲亲自辅导功课。
用父母的话来说:“把萌萌看得很重,就像捡了一个大财宝一样。”
但这样的快乐时光,在妹妹柚子出生后,一去不复返。
妈妈怀孕期,从未与萌萌讨论过二宝的问题。
萌萌说:“我从来没想过要妹妹,可能父母想要吧。”
柚子出生后,父亲对萌萌也不如从前那般温和、耐心,更多的是数落和斥责。
进入初中后,萌萌就像变了一个人。她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父母的问候和提醒,完全不予理会。
而父母,更多时间陪着妹妹玩,也不愿坐下来与萌萌推心置腹地交流。
显而易见,妹妹的到来打破了曾经的三口之家,这让萌萌感到失落和迷惘,觉得与朋友在一起更自在,更快乐。
最后,萌萌只能失望地说:“对这样的父母,我能说什么呢?”“很想回到小时候,我不想长大。”
看到萌萌的变化,让人感到怜惜。
萌萌父母生二胎的本意是好的,但没想到在养育过程中反而弄巧成拙,伤了孩子的心。
原本一碗端平的水,如今已失衡的洒出来,湿透了萌萌的心。
曾经在网上,还看到过:孩子因为妈妈偏爱二胎妹妹,离家出走的新闻。
所以更多人认为,二胎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父母的偏心。
深以为然。
父母偏心的爱,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最终影响孩子之间的感情。
父母失衡的爱,是孩子心里永远的阴影,抹不去,挥不散。
03
父母一碗水端平,让孩子成长更幸福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公正的爱,更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曾看过一期综艺节目,胡可谈到了自己的两个孩子。
她也像是很多家长一样,有了二胎后,因为哥哥年龄比较大,担心他没轻没重,会伤到弟弟。
于是,她经常教育哥哥:
“你是老大,要多让着弟弟,要保护弟弟,不能欺负弟弟。”
两个孩子抢玩具,她会让哥哥让着弟弟;
两个孩子起矛盾,她会教育哥哥要懂事。
但渐渐的,她开始发现事情有些不对了。
有一天,她发现哥哥狠狠掐了弟弟,在她批评完哥哥以后,哥哥绕到弟弟餐椅后面说了一句让人愕然的话。
哥哥说:“我现在这么惨,都是被你害的。”
孩子心底真实的想法,让胡可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在她怀孕的时候,哥哥天天期盼着有个小弟弟或小妹妹,每天起来,还要亲妈妈肚子一下。
但现在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她又开始苦口婆心的劝告哥哥:你是哥哥,要让着弟弟,保护弟弟,不能欺负弟弟。
在传统思想里,老大就应该让着老二,老大就应该保护老二,难道不是吗?
但是,这一次说完这句话后,胡可看着哥哥抗拒、愤怒的眼神,她后悔了。
她自以为很公平的对待两个孩子,实际上却忽略老大的感受,她以为自己是个称职的妈妈,实际上她不是。
明白了这些以后,她尽可能用对事不对人的方式处理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对哥哥要求:“你是大的,应该让着弟弟。”
慢慢的,她发现,两个孩子都变了。
有一次,大的抢了小的玩具,小的立马开始大哭,但当他发现自己哭了以后,没人理会,就拿起另一个玩具玩了起来。在弟弟找其他玩具的时候,哥哥一直看着,然后他把自己抢的玩具,还给了弟弟。
看到这一幕,胡可觉得暖心极了。
渐渐的,哥哥对弟弟不再那么抗拒,甚至还会主动照顾弟弟。
也是这一天,胡可明白:大人越干涉,孩子的关系越激烈。
父母不能用“大的必须要让着小的”这些简单粗暴的办法行事,而是应该在孩子没受到原则性伤害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寻找关系的平衡点。
孩子来到世间,最初的养分就是来自父母的爱,这种爱是世界上最温暖、最长久的情感。
父母平等的爱,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幸福和甜蜜。
04
父母如何做,才能端平这碗水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在讲座中强调:父母更应关注大宝,而不是袒护小宝。
首先,让大宝参与到小宝的生活中,引导孩子和平相处。
田亮曾在节目中说,姐弟俩一起玩,弟弟发现吃亏了,就假装摔倒和假哭。
奶奶和外婆立马质问姐姐森碟,森碟委屈地说:“不是我推的,是他自己摔倒的。”
此刻森碟的心里肯定是难过的,田亮跟森碟说:“你是爸爸的帮手,你要带好弟弟,你们俩是一个整体,要成为伙伴,而不是争宠的对立面。”
田亮不仅没有指责森碟,反倒是给了森碟引导弟弟的权利,这样姐姐才会发自内心地去照顾弟弟,姐弟俩的关系才会越处越好。
田亮曾在微博上发了一张森碟带着弟弟骑玩具车的照片,配文说:等你长大,等你长高,也要站在姐姐的前面,勇敢保护她。
姐姐年龄大,但是姐姐毕竟是女生;弟弟年龄小,但是弟弟是男子汉。父母教育弟弟学会保护姐姐,会激发弟弟勇敢承担责任。
全面二胎政策开放以后,就意味着很多的女孩将要成为姐姐,原本也是全家宝贝的她们,将要面临如何做姐姐的新课题。
姐姐和弟弟是这个世界上血缘关系最近的两个人,父母最大的期待是姐姐呵护弟弟,弟弟保护姐姐,这才是姐弟组合家庭正确的打开方式。
其次,出现矛盾时,先安抚大的。
有一次听同事小吕说,她家大宝越来越难管,经常和二宝吵架。
而同事则要求大宝让着二宝一些,结果大宝比原来更凶。
后来,我给她出了个主意:下次哥俩吵架,先安抚大宝,再一起安抚二宝。
之后,问起小吕此事,小吕笑着说:现在哥俩好着呢,二宝听大宝的,没我啥事。
当孩子出现矛盾的时候,若父母不分对错,先训斥大宝,则会让大宝感觉委屈。
正确的做法是,先安抚大的孩子,让他感觉被父母重视和信任,反而会站在父母的角度照顾小的孩子。
最后,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大孩子身上。
父母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大孩子上,树立大孩子的榜样行为。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若在孩子面前相互比较,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偏爱一方,不公平。
正确的做法是,孩子犯错,单独进行教育,不与其他孩子比较。即看到孩子的长处,也看到孩子的不足。
父母的鼓励,更有利孩子的成长。
05
写在最后
曾看过一句话,生活中,父母的这一碗水很难端平,但请尽量维持平衡,因为一旦这一碗水洒出来,打湿的还是孩子的内心。
深以为然。
不论是被偏心对待的孩子,还是受父母喜爱的孩子,他们童年经历,都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愿每位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爱!
愿每位父母都能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