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奥斯卡获奖影片《绿皮书》大受推崇,不禁一睹为快。影片反映的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种族歧视及其个人抗争,改编于真实故事。但其实,这部影片还关乎阶层差异、关乎身份认同、关乎人如何真正认识自己,是一部内涵丰富、立体、深刻,又非苦大仇深、让人笑中带泪的有温度的佳片。我总惦记着再刷一遍。
【反差】
细细回想,影片带我们回到慢节奏的年代,琐碎真实又不失乐观的平民生活,略带油画气息的乡村美景,不断穿插其中又表达主人公不同心境的美妙琴声,都让人身心放松,没有卖弄智商的烧脑剧情和沉闷阴森的诡异气氛,的确是当下奥斯卡界的一股清流。
但是,影片中呈现的对比、反差又是如此强烈。托尼,白人,底层混混儿,出口成脏、举止粗鲁;雪利,黑人,成功钢琴家,口音纯正、举止高雅;黑人却雇佣了白人,为的是依靠白人斡旋一路南行中对黑人的诸多限定和潜在的危机;白人愿意低头,为的是黑人给得出丰厚的薪金回报。
因着雇佣关系,雪利有着明显的阶层优越感,从布置工作内容到挑剔口音措辞,无不在打压着托尼;但同时他又对托尼小心翼翼地谈起黑人肤色、不经意提及黑人饮食习惯等过度敏感并且避之不及,除了肤色不能否认,其他关于黑人的种种标签似乎都与他不沾边儿。
【勇气】
如果影片简单界定两个人物,那便无缘奥斯卡了。此去南下巡回演出,钢琴家雪利是放弃了北方优渥的商演,是寄希望于凭借自身身份的影响力、为划破种族界线作出持续的努力,即便他明白,台上的他哪怕收获再多的掌声和溢美之词,一转身,台下的他也许依旧会被人暗地贬损取笑。
随着小车驶近南方,种族隔离也越来越显化:只能按绿皮书指示住宿、就餐,不允许用演奏场所的卫生间,不能试穿店内高档西服除非先付款,不可以在白人出入的豪华餐厅用餐等等。从遵照绿皮书行事,到宁可驱车折返旅馆如厕让观众等候,再到愤然离场拒绝最后一场演出,也许行动的那一刻没有那么多高调的情怀,但哪怕是出于遵从个人内心的不愿就范,也是学会了首先“自重”,在这样的“先例”中划出一道平等自由之光。
【敞开】
这样的勇气不仅来自于雪利自身心底的呐喊,也得力于好助手的深深理解和鼎力支持。虽然托尼是个粗鲁的家伙,但行走江湖不仅让他百炼成钢,也拥有一份见怪不怪的胸襟,尽管出发前他对黑人也存在偏见,来家修理厨房的黑人喝过水的杯子都被他嫌弃地扔进了垃圾桶,但当他真正和雪利朝夕相处,他的忠于职守和机敏圆滑,保障了钢琴家的演出水准和人身安全;他的率性感染着对方,让矜持的钢琴家可以在车上用手抓着肯德基大快朵颐;他的包容,让雪利放下招牌的优雅笑容,在他面前崩溃到发出“黑不黑、白不白、男不男,自己究竟是谁”的追问……托尼的不care让雪利卸下了面具,面对真实的自己,让他正视自己虽贵为钢琴家,依旧可以拥有普通人的小率性和小瑕疵,不必完美;让他正视自己就是个“黑人”,和田野里务农的黑人、酒吧里扯淡的黑人没有分别,而他同样可以和他们打成一片,不必回避;托尼每次给妻子写信,看似是雪利在帮助他用优美的言辞表达爱的语境,但同时,雪利也藉此逐渐打破内心的坚固壁垒,让爱和情感自由流淌,勇敢迈出第一步,不必等待、更不必孤独。我想,真实的人生中,黑人钢琴家在为同胞演奏、融入黑人生活后,会给他的音乐注入更多的个性和共性,也必将助力打破种族偏见。
【还原】
也许我们对种族歧视不能感同身受,但生活中的各种反差、分层、圈子恐怕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前几天,因为谈起我需要回原单位办理一个手续,和朋友聊起身份的焦虑和认同。我坦诚自己对回原单位办事有抵触,其实是底气不足,因为在没有新的社会身份的情况下,与人打交道,我似乎害怕被问起“现在在做什么”“找了什么新工作”,甚至不愿意邻居们知道我辞职了。尽管对于裸辞,我是坚决果断的,但是“闲着”对我来说,似乎意味着“找不到存在感”“没有价值”。
朋友的话,总能将我拉回初心,让我看见自己为什么对过去“say no”,让我看清自己现在拥有什么、需要什么。归根结底,人最终要面对的只有自己,去看见自己给自己设下的障碍、摆下的限制,去迈出第一步、打开层层叠叠被裹住的封闭心灵。
就像影片最后时段,俩人一同走进黑人专属酒吧,各有各的尴尬与不自在,但是,在钢琴家勇敢迈上那并不耀眼精致的舞台,与他的同胞们合奏共舞时,虽然仍不忘坚持操守拿下钢琴上放着的威士忌,却是和着节奏尽情咧嘴大笑,是的,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黑人露出大白牙的略带傻气的、憨直快活的笑,而非此前一再展示的优雅矜持恰到好处的上流阶层的招牌式微笑。
影片结尾,雪利不仅放下身段,替换托尼接力开车,只为践守诺言、确保他赶回家过圣诞夜;更是在婉拒邀请后,看到自己渴望情感交流的内心,带着礼物叩开了托尼家的门(写下这一小段文字,竟让我泪流满面……)
不得不提的是,托尼的妻子,虽然是位家庭主妇,忙于应付日常琐碎,却并不庸俗市侩。她会不加辩解和指责地将老公扔进垃圾桶的杯子捡出来,也会毫无芥蒂地给不速之客——他老公的黑人老板——一个大大的拥抱,更是悄悄表达了对雪利教托尼写情书的看见和感谢、又不当面戳穿老公。
面对当时种族间根深蒂固的泾渭分明,许多黑人自身也是无意识的消极被动承受,而也有许多普通的白人、一如托尼的妻子,依然抱有一颗清透温暖生动的心灵。“the complicated world”就是如此,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即便遭遇过,也不意味着否定所有,我们依然可以选择一心向阳!
下午,看到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资助的一则创作视频短片《kitbull》(《小野猫与斗牛犬》),同样表达了这份犹疑、纠结和敞开的美好。面对未知,敏感、脆弱的我们,是否可以揣着不安和恐惧,尝试走出舒适区,即便迎面而来的的确可能有敌意和伤害,也依旧有勇气拥抱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