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又接到了一个电话,曾经一起工作的同事大吐苦水:来了新领导,各种折磨,容不得片刻偷懒松懈。只能不停地跑厕所,偷偷挤奶。电话那头她细碎的啰嗦混杂着吸奶器嗡嗡工作的声音,想起两年前的我,也曾躲在会议室里反锁着门,提心吊胆的做背奶妈妈。
挂电话前这个新晋妈妈犹豫:你说,我要不要和你一样,辞了回家带娃算了?
这样的电话我接了很多次,回答每次却都只有一个:不知道,得看你自己。
说实话,每次回答这个问题,我都能想到蔡康永在《奇葩说》上谈到出柜事件时掩面哭泣的那一幕。此时的我如同他一样,并不想成为大家咨询和抱怨的对象,可就是因为做了一件出格的事情,隔三岔五就要被拉出来虐一遍。
做决定还不容易么?脑子一热就有了。可这一秒的决定到底是勇敢还是唐突?
我说了不算。
当初歇业在家,我个人的因素大过孩子自身的需要。选择并不是非做不可,咬咬牙,把孩子扔给老人和保姆,我就还是那个打了鸡血,没心没肺的自己。可我说服不了自己这么做,两个孩子来的太不容易。孕期持续高危,两次濒临流产,最难的时候,双手连续18天同时进行24小时输液,在病床上动弹不得。六七月的天气,挤在五个人的狭小生产病房里,看着一个个的孕妇大着肚子来,满心欢喜的带着孩子走,只有落寞的我身在熔炉,提心吊胆的在保胎。痛苦和绝望中我不断许下愿望,拿什么换都愿意,只要能把两个生命健康的带到这个世界上。
双宝降生的那一天,我的心一下子就稳了,长途跋涉了那么久,他们找到了家,而我也终于找到了归宿。
孕前,我从没有过做全职妈妈的打算,准备和身边大多数姐妹一样,把孩子留给老人和保姆,继续回到熟悉的职场。无数前辈告诫我,女人的价值不能只体现在家里,更应该在职场上寻找存在和成就,那时的我深以为然。可没想到,孕期的经历和患得患失的心情始终让我难以释怀。重返职场的我已经不同了,身上多了一根软肋,就是这根软肋,让我笑,也让我疼。双宝的到来经历了千难万险,而我也在一次次考验中,加深了对于生命的认知,对于自我价值的重新考量。我清楚的知道,最重要的事已经不是桌上领导的日程和那些改了千百遍也过不了关的材料,而是渴望和孩子建立更多的亲密关系。
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做妈妈才是最新的,优先的,最幸福的选择。而这样的不理智,除了我自己,大概没人能理解得了。
毕竟,这是一段被隔断的人生。想要回到原来的轨道上,更是难上加难。
更何况,从没有体验过的全职妈妈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 入场前是否真得备好一副抗造的身板,一颗受得了压迫的心?
我常看到这样的妈妈,名为全职,陪伴孩子的却是电子产品,一日三餐对付的也只是零食小吃。我们很容易通过她带孩子的状态看到她在职场的表现,这样的妈妈,大多都是抵抗不了职场的压力借口回到家里带孩子的。可她们大概都忘了,全职妈妈也是职业,也需要基本的职业素养。和孩子的吃喝拉撒作斗争觉得很奔溃?觉得丈夫和家人不够包容,帮不上忙还总找茬?午夜梦回,也曾在黑暗中辗转忧心自己的将来?
没错,这些都是全职妈妈的常态。而这些,早在做选择前,就要在脑中,在心里演习千百遍,否则,就很容易动摇,不认同自己的角色,被随时袭来的深深的无助抽空。所有的不甘心不情愿,都会在不觉间化成一股股的吝气,让家人不敢靠近,给孩子的也是布满瑕疵的母爱。
我也时常在失去耐心的时候提醒和告诫自己,不要忘了在痛苦中许下的承诺,不要忘了当初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如果不能协调“自身”和“妈妈”两个角色的关系,回家做全职的感觉未必会比上班好。
感谢我的孩子,相对于我给他们的,他们给我的似乎更多。是他们给了我换一种活法的勇气,以前觉得工作最重要,每天重复着忙碌机械的生活,甚至创下过连续加班一周不回家的记录。直到在这段被“隔断”的日子里,才体会到生活有这么多的乐趣,职业也有广阔的选择。以前想学却没有时间的事情,写字画画,烘陪写作挨个都学习实践了一遍。陪伴孩子的同时也阅读了很多教育书籍,汇总了一本厚厚的教育心得,记录我们共同的成长。10个月开始坚持每日2个小时的亲子阅读,到目前双宝看过的书摞起来比他俩都高出一大截,为了更好的进行英语启蒙,我捡起了十年前的英语书,没想到越学越开心,已经在备考今年的翻译考试…对于这个世界,我不知道未来还有多少惊喜,将来的我想带着孩子一起来了解,共同去体验。
选择,给了我另一种可能,找到了让我和孩子都幸福的生活方式。
这是我的故事,看故事的你,也许也正在经历着或者已经经历过。我只想说,痛苦和幸福都源于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鼓励和尊重自己的选择,更深沉,更踏实的活在当下,活在真实的世界里。在不断的学习中保持重启的能力和活力,等到有一天孩子终将不再陪伴左右,在他们将要走过的每一段路上,都能被妈妈的光芒照耀,我们也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陪他们走得更远,甚至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