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1
没有偶像,这是我从小到大最不能理解自己的事情。
在别人开始追星,探讨喜欢的名人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是个异类,因为还真没有疯狂的喜欢或者崇拜谁。
一些我觉得还不错的歌手出了新专辑,那就听听呗,也不会第一时间冲上去买碟;一些写书很好的作家出版新书了,那就看看呗,也不会随时关注新要个签名;一个很不错的演员拍了一部电视剧或电影,那就了解一下,等全部播完了,再去大概看一下……
总之,不追星,没有偶像。
去年,家人推荐一本书给我——《把时间当作朋友》,断断续续的看,觉得有些话很有意思,可没太认真,后来打电话的时候,他问我那本书是不是没有认真看,我说还有一些没看完,没想到他直接生气了,说怪不得,读书的速度这么慢,思想不升级,你早就落伍了。
我很惊讶,至于么,不就一本书?
后来我认真读了这本书,读了《我为什么不过春节》,更有幸的是我读了一本新书《七年——就是一辈子》。
这是一本电子书,至少目前是,从它发布完整版到我读就是一天一夜的时间,可我昨晚彻底失眠了。
我和28岁时的李老师一样,也同样站在人生转折点上,看到文中李老师“云淡风轻”的写他的选择,在朴素的文字背后,我能触摸到生命那遒劲的枝桠在生长,本来想写我做不到的,可是突然想起来文中有一段话:
人总是会犯错的——本质上来看,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运气不好,因为故意犯错的人是坏人,不在考虑范围内。
犯了错之后,绝大多数人只用嘴道歉。表现更为恶劣的是掩盖、撒谎、或想办法证明对方也不是个好人……这些人其实已经差不多是坏人了,再下一步就是用嘴道歉之后得不到原谅就说你小心眼啊、没风度啊、不够意思啊什么的,这样的人比坏人还坏。
只有少数人在发现自己不小心犯了错之后,马上用嘴道歉,随后开始用行动道歉,弥补,直至一切恢复原状,甚至比原来更好——这其中可能需要付出很多代价,但他们知道这是自己必须做的,否则就不再是自己。
我现在应该践行,修正自己做错的事情,这个过程会付出代价,很难,但我还是要给自己的机会。
我也找到一个让自己重新洗牌的理由,或者说,以前一直都知道却做得不好的简单地道理:
“调整焦点”
我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自信,而不是对自己的现状自信……
拿着现状与他人相互比较,必然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 —— 而比较带来的幸福感,通常也是虚妄的。即便是要比较,那被比较的对象也应该是“自己的现状”和“自己的未来”;而不是“自己的现状”与“别人的现状”。
不幸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总是横向比较,能看得到的是别人比我好太多,所以就会生出很多的自卑,这件事昨晚还发生过。
昨晚去看了他们的QQ、微博和朋友圈,看看他们生活中的国画、书法、舞台剧;美甲、化妆、旅行照;汉服、动漫、MAC;红包、项链、宝石盒……
冲动了一下的我,差一点又开始给自己2016年计划加码,还好,我想起来我只有24小时,其中8小时睡觉,8小时生活,只有8小时可以工作,提升技能永远是做不完的。
我也有我自己的领域,虽然做的不是很好,但是还在不断努力,最重要的是,我应该为了他们的成长感到骄傲!现在我还在努力,让我能够真心为了别人的进步和成功感到高兴,因为做到了,就说明我终于有了真正的自信。
哈,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很惊讶,没错,这就是自信的事情,李老师有一段特别精彩的论述:
我倒不是害怕别人成功,我是怕别人(尤其是身边的人)比我更早成功;我倒不是不相信自己早晚会成功,我是怕别人的成功比自己的成功更大……
生活中遇到问题,就犹如遇到一个已经被锁上了的锁头,而那钥匙一定不在锁孔里,否则那锁头一拧钥匙就开了啊。遇到打不开的锁头,当然要到其他地方找钥匙,而不是盯着锁头发呆。找钥匙所耗费的时间可能很短,也可能很久。“彻底消灭自卑”的钥匙我找了三十多年…… 找到之后才觉得自己好笨啊!
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自信,就看他是否能真心为他人的成功而毫无芥蒂地感到高兴。知道了这个道理,就可以用心理学原理“讨巧”,当别人成功的时候,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说实话在这个不需要“你死我活才能获得足够资源”的时代里,大多数情况下,我不觉得谁是谁的敌人),都要尽量为其高兴,哪怕假装为其高兴一会儿,然后就“骗”的大脑真的高兴起来,反复模拟“真正自信”的行动,就会更快达到真正自信的状态 —— 这是特别常用的“讨巧”方法呢。
这蠢事我还真没少做, 撞疼了好多回,可总是没什么记性,这回要长记性了。
2016年开年就认识了几个不一样、很特别的朋友,我相信这也是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机会,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让自己开始改变。
书还在继续读,今天先写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