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千山的脚步,看尽万象的眼睛,反倒保留着对人类生态的整体了解,因此也保留了足够的视野、体察和同情。——【英】雷蒙德·威廉斯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日常工作的琐碎和重复,让我们倦怠失望;与人相处产生的各种疏离和纠葛,让我们焦虑不安;来自家人孩子的压力,让我们难以承受,于是,我们渴望踏上旅程,追寻旅行的意义。
旅行,是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
我有个朋友,名叫池非,男友跟她是同事,供职于深圳一家设计公司。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让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时间,晚上加班之后回到家里只想在沙发上葛优瘫,打开电视的时间都不多。在快节奏的城市里,他们的爱情也像患上焦虑症的病人,神经绷紧,争吵常常一触即发。为了改变现状,他们决定去旅行。于是,每一个不加班的周末就成了他们宝贵的旅行时间。
周五一下班,两个人就开着车出发了。没有行李,没有计划,甚至没有目的地,只是想逃离。当然他们通常也走不太远,周边的城市里某个便捷舒适的酒店就是他们的落脚处。各种方便的手机APP软件帮了他们的大忙。通常,他们会在城市里比较繁华的地区选择酒店,导航直达目的地之后,他们便牵着手漫步陌生的城市,坐在黑暗的路边吸烟,沉默,看忙忙碌碌的路人。即便是短暂的时刻,他们沉浸于周围世界,真切地感受它们,过去和未来的一些美好思绪浮上心头,所有焦虑顿然释解。然后,在附近寻找一个有趣的餐馆,慢慢的吃饭,喝酒,聊天,直至深夜。
有些人只能在自家的床上入睡,但有趣的是,陌生的床从来没有让他们失眠。池非的男友岷江说,我偏偏就是在酒店里能睡个好觉。洁白厚实的酒店大床就像一艘船在静谧安详的海面上飘荡,躺在松软的枕头上,隔绝于劳心耗神的工作,那种感觉轻松而愉悦。用心理学家的语言来说,洁白厚实的酒店大床构建了他们的一种“心锚”,下意识地与她的特殊情绪状态相连,与周末轻松的心情相联,与爱情相联。
旅行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只是一种情绪的驱使,一种对于繁重工作的暂时解脱,或者,却是他们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
旅行,是亲子教育的特殊手段
我还有个朋友,是个辣妈,孩子今年6岁。结婚前是宅女,生了孩子后成了旅游狂人,一有空就带着孩子到处疯跑。她的旅行只有一个目的地——博物馆。每一次外出旅行,一定要去逛当地的博物馆和纪念馆免费游览半天。我说她是附庸风雅,她说,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喜欢这些艺术之美。她自己的成长经历里缺乏文化,所以才希望让孩子能沉浸于有文化的氛围里。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总在这样有文化的地方逛,总能学到些东西。
我似乎明白朋友的心思。我们常常会忘记生活中还有众多期待以外的东西——相比于宽阔的沙滩和无垠的大海,那些艺术作品只能静静地呆在几乎被遗忘的角落。在我的朋友圈里,许多人周末都会出游,大家都在晒美食,晒美景,晒美人,但确实没有多少人晒图书馆、博物馆的照片。许多人花很多时间和金钱让孩子有充实健康不输于别人的童年,却忽略了教育的真谛其实在于浸润。无论居家还是出游,孩子跟什么样的思想境界的父母相处,才是未来变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根本因素。
我自己也常常自驾游。和爱人或友人开启松松散散的旅程,一路关注,一路倾听。倾听的是旅程中旅行者内心的声音,关注的是陌生场域里可能发生的奇思异想,或者是闲聊时刻里独到的感悟。
旅行,让晦暗僵固的现实生活变得气韵生动,让纷扰不安的我们变得更加感性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