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魏的建立
北方五胡十六国之后,拓跋鲜卑(鲜卑族的一个分支)拓跋珪率先结束这一局面,建立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本质上还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这拨人据说原来在大兴安岭一带,后来因气候变化(相传政权更替之时也是气候极不稳定之际)跑到内蒙古一带,逐水草而生,比较low,没有自己的文字,没法典。
期间北方主要矛盾还是胡汉关系。当时前期几位皇帝乱伦什么的司空见惯(比较low嘛),有的娶了自己的小姨子什么的,汉人看来肯定比较2B。这帮人想记录自己的国史,自己又没有文字,只能找汉人来写。找到个叫崔浩的,他就一五一十地把鲜卑人那些破事儿都写进去了,鲜卑贵族肯定不爽啊,群情激愤就把崔浩九族都砍了,史称“国史之狱”。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到第七代皇帝孝文帝拓跋宏上位的时候,因为他奶奶冯太后是汉人(不是亲奶奶,南北朝有“子贵母死”的传统,就是儿子上位母亲被杀,目的是防止皇太后干政),就把他往汉人方向培养。先是搞了一通政治经济改革,在太和年间,所以叫“太和改制”。
一个是搞均田制——把无主荒地给农民,又能扩充粮库,又能多收税,还能把鲜卑游牧民族那套东西慢慢去掉,往农耕文明过渡。
一个是三长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里为长。政府讯息可层层传达到每一个人,主要目的还是重建整个社会的组织架构,与赋税,土地所有制彼此联系。
冯太后死后,孝文帝亲政。把鲜卑族的服饰,语言,户籍,联姻一通汉化,把都城从平城连蒙带骗地迁到洛阳,一方面是汉文化浓郁,汉化易进行;另一方面,一边倒地汉化鲜卑人肯定不满意,也是使得鲜卑族的那些军事贵族远离自己内蒙古那些部队,便于皇帝控制局势。他自己也把鲜卑姓改了,由拓跋宏叫“元宏”。也就是历史书上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死后,到他孙子那一带,也就是北魏最后一任皇帝魏国孝武帝。北面本来是为了防御北方突厥的六镇鲜卑族因为过度汉化,迁都洛阳自身地位下降等各种原因起义,家里面又有个叫高欢(六镇起义出来的)的权臣专权,他从洛阳跑到西安,投靠有个叫起义出来的宇文泰(也是六镇起义出来的)的大臣。高欢见皇帝跑了,于是自己又立了个孝静帝。形成了东边高欢主导的东魏,定都邺城(今邯郸附近);西边宇文泰主导的西魏,定都长安。各自都有个傀儡皇帝。到他俩儿子那代直接连傀儡皇帝也不要了,自己当老大,东面改北齐,西面改为北周,这时候南面是梁朝。
讲讲西面,宇文泰死了把儿子托付给他侄子宇文护,宇文护肯定想独揽朝政,看到叔叔的儿子皇帝不听话,先后杀了两个,最后到四儿子宇文邕(yong) ,也就是最终统一北方的北周武帝。北周武帝比较牛逼,先是表面对他哥唯唯诺诺,后来找个机会把宇文护弄死了,自己终于独揽朝政了。
3.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北周北齐两边一直在打,但是谁也搞不死谁。
初期北齐经济军事占优,看到孝文帝汉化的恶果后,推行相反的高度鲜卑化,反汉化。但是任何方向极端都不利于民族稳定。同时还大力推行佛教,佛教一盛行,土地就没有了,全建寺庙去了,劳动力也没了,没粮食,没劳动力,没病院,这帮和尚还不纳税,还有普通民众交税供着。
北周武帝把他哥搞死“真正上位”后,也意识到要想干掉北齐集中胡汉力量缺一不可,民族融合势在必行,但他没走极端,既不过度汉化也不过度鲜卑化。恢复鲜卑姓讨好了鲜卑族,复周礼讨好了汉人,这事从他爸那代起就开始干了(他爸那时候还把各路汉人豪强集团收归自己的部下,编制出来一套军事系统,也就是府兵制), 长此以往所以民族矛盾解决了。然后他还比较温和地灭佛,强制和尚还俗,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一通杀。劳动力有了,兵源也有了,税收也有了。不止北齐,当时佛教在北周也泛滥。此消彼长,北周武帝伐了两次最后把北齐灭掉了,北方统一,但在后来北上伐突厥时候死了,36岁。
传了两代儿子,被自己的爷爷杨坚篡了权,被迫禅让,建了隋。隋文帝杨坚起初就是跟宇文泰府兵制混出来的,慢慢混到了现在。上位后还是先把北方突厥打服,后平陈,再造统一。
4.南朝-宋 齐 梁 陈
南朝这边宋齐梁陈基本如出一辙,都是军功起家的大臣渐渐权倾朝野,逼迫皇帝禅让,实际上就是篡位了,比如刘裕建立的刘宋,萧道成建立的南齐,萧衍的南梁,也都是因为儿子孙子之流不争气,天天纸醉金迷,被他人夺了权。南朝宋齐梁陈都城全在建康(今南京),南京之所以称作六朝古都,南朝就占了四个,再加上两个东晋和东吴,但是实际上都是在中国历史上没什么存在感的朝代。
说说陈朝,梁武帝萧衍(这人极为迷信佛教,数次舍身寺院,到晚年好几次让大臣把他从寺里赎出来。中国和尚吃素就是他开的头)收留的东魏叛将侯景在南朝叛乱,史称“侯景之乱”,虽然后来被各路人马镇压了下去,但是也把梁朝搞得够呛,以至于后来陈朝实力也迟迟缓不过来。后来有个寒门出身的武将陈霸先,先是参与平定侯景之乱,后又败来犯的北齐,渐渐独揽梁朝朝政,逼得梁朝禅让给他,建了陈朝(共33年)。不过当了21个月皇帝就挂掉了。
后来两代儿子也动不动就北伐一下,有胜有负,但是总体实力还是远逊于北方。后来终于传到了末代有名的陈后主(陈叔宝)这代。这人整天吟诗作赋,沉迷酒色,诗词确实写的不错,留下不少好词,但都被后人称作亡国之音。例如:
玉树后庭花
陈叔宝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他对军事没啥兴趣,骚客越来越如鱼得水,最后竟然去掌军权,终于500多年时候被杨坚灭了。
他带着俩妃子跳井避难,被隋朝将士用绳子捞了出来,成为千古笑柄。过了十几年因病去世。这口井相传是鸡鸣寺内的“古胭脂井”(也仅仅是相传而已),因为俩妃子身上那些厚厚的粉捞上来的时候蹭满井壁,因此得名。
至此,南北朝(420年~589年)正式结束。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