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的时候昏睡了两个小时,醒来浑身乏力。外面阴沉的天气,连空气都是浑浊的。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周,如同这剥离的情绪。突然想写点什么,关于别人,也关于自己。
昨天的情人节,一众女同事毫无逻辑地凑到一起,已婚的、未婚的,去吃吃喝喝,酒桌上已婚的调侃自己“没情人”、未婚的默默地把新鲜肥腻的牛羊肉下到锅里。捧着一听啤酒,从头到尾,喝了五分之一。后又嚷嚷着去KTV唱歌,本不想去的,又不想扰了大姐大的兴致。
KTV里的装潢有种80年代的古风味。不知道谁开头便点了一首《没有情人的情人节》,让整个气氛有点强行卖乖却倍显尴尬的境地。百无聊赖地点了两首歌,并没有唱的打算,十分钟之后跟Z姑娘一起撤离现场。出了门,风有些冷冽,在这样的日子里,即便是如十八线的G城,也有种灯红酒绿,才要苏醒的景象。
翻了一遍朋友圈,晒红包的、筛鲜花的、当然还有自嘲的单身狗晒寂寞的。熄了屏,只觉得一股纯粹、浓烈的快乐从丹田升起,嘴角幸福得上扬。
不是没有人邀请共进晚餐,不是没有人发个“情人节快乐”的祝福,也不是没有人发红包、送一束花。可是总觉得哪里出了问题。这并不是令人愉悦的事情,甚至心里在抵触。这么些年了,这样抗拒的状态从头到尾。抽离出来的自己冷眼旁观着,于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快乐诞生了。
网络上搜索了多少次的“爱无能”、又搜索了多少次的“双向情感障碍”,总觉得问题应该有解。哪怕无解,只要有个“爱无能”的名头也是好的。于是,所有的症状似乎合乎情理、甚至合乎病理。欢呼雀跃,终于可以向父母、朋友们解释了,为什么始终无法爱上一个人,为什么始终无法走进婚姻,也终于原谅了自己。原谅自己的冷漠、刻薄、和与人无尤的态度。
终于到家,卸了妆,洗了澡,窝在床上看起了旧剧。《外乡人》,讲天南海北的人在90年代初上海打拼的岁月,场景到位、演技到位、情节冲突到位,唯一的缺点就是镜头忽近忽远还有点晃。悠悠地看了两集,忘乎所以,随着故事里的人物悲喜,看着视频弹幕,心里开启吐槽模式。小水和小美的感情怎么这么波折,编剧太不人道,精明仗义如老路,怎么会是这样的结局,编剧还是不人道。
不知不觉12点了,该睡觉了,刷了一圈朋友圈。除了新增的晒礼物,别无新意。睡吧。
鬼使神差地点开了L先生的头像,翻了一遍快要记住标点符号的他的朋友圈。
点开“发消息”。当天的聊天记录大喇喇的六个字,L先生:节日快乐 我:同乐。
想起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想起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想起一次次的决绝和反复,想起他并不爱你。忽然,心脏有点不争气的疼。
你深爱着一个爱而不得的人,于是,你瞅准了“爱无能”对号入座得很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