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海底捞”的管理智慧》,我深深的体会到一个以员工为本的经营理念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我看过被誉为世界最优秀员工思维理念的书籍--《Who are you working for?》(《你在为谁工作?》),它在引导我们应该怎样工作,应该怎样在工作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实现。但是,我们现在反过来,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去关注我们的工作,即使我们不是管理者。现在抛出几个问题来进行讨论,借此引起我在这篇文章的主题。
1、 员工是什么?怎么看待你的员工?
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员工也不例外,在一个受人尊敬的环境里工作,人们的心情是很愉悦的,这也最能激发我们每个人的热情和创造力。把员工当成自己赚钱的工具,每天都高高在上的样子,也就无法真正的做到去尊重你的员工,尊重他们的劳动。员工不是赚钱的工具,他应该成为你的合作伙伴,通过细致的分工共同达到最终的目的。更理想的情况是把你的员工当成自己的家人看待,让他们处处感到家的温暖,因为每个人对于家的责任感是超乎所有的,有了这种责任感,就能保证每个人努力的去工作,去完成我们的使命。
2、 雇双手还是雇大脑?
员工就是干活的,雇双手无可厚非,你需要你的员工通过劳动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仅仅雇双手就可以了吗?这样会造成做事呆板、机械、工作效率低下。现在的工作,即使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里,我们也需要创新,没有创新企业就失去持久发展的源泉,而员工是创新的主力军,实践也证明了创新来源于工作的每个细节,而这些细节的执行者恰恰大部分是你的员工。为你的员工的双手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是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关注的。
3、 人心不一,如何避免祸起萧墙?
这也是每个管理者担心的问题,给员工以尊重,让他们去发挥,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怎们办?假公济私怎么办?投机取巧怎么办?企业需要员工更大程度的发挥才能,同时不能缺少约束,而约束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人人都要遵守的制度,建立起衡量每个人工作的标准。
“海底捞”的管理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以创新为主的工作体制,将人性化的管理发挥到极致。这种管理方式极大的发挥了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形成了很强的责任感和主人公的心态,真正将员工和企业融合到一起,起到了一荣俱荣的良性发展。然而正像上面讨论的第三个问题一样,当不断放大员工的自由度和自主决策能力的同时,怎么能保证实施的过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当我们以感性的思维去管理时,又怎能保证我们能以理性的思维去处理更加理性的商业行为和处理更加复杂的工作关系?上面的讨论我也抛出了自己的观点,就是要建立一套制度,一套标准。制度化管理才能让日常工作的标准量化起来,才能做到人人平等,保证公平公正和因情感而产生的个性化差异。然而代表感性的人性化管理和代表理性的制度化管理天生就是一组矛盾体,怎样才能让他们水火相容呢?
我认为,制度用来约束人,人性是为了激励人。制度保证了我们工作的有序性和计划性,约束我们不去犯错误,通过可量化的标准建立起奖罚体系,保证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侵害,也保证了一定得优胜劣汰,形成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忧患意识。而人性化的管理存在着巨大的弹性,从而在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制造了更大的空间,让员工去发挥,去体现自己的价值。人性化管理更多的是体现在具有良好思维方式的和具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及价值取向的少数优秀员工身上。当然通过一定得策略让在人性化管理中受益的员工形成大家可以膜拜的榜样,感染着整个环境。并且我感觉,人性化的管理适合创业的初期,大家需要激情,大家不计较个人得失。当企业逐渐稳定,员工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引入更加理性的制度化管理,更能提高我们的效率,更能进行大集团化作业。融合是我们此次讨论的话题,平衡时每个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2009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