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仓促地决定带孩子去桂林一趟,不去看什么景点,只为看看曾经的校园,只有两天时间,也足够了。我上次离开桂林是在一零年,距离现在足足十多年了,中途回去过一次,是参加睡在我下铺舍友的婚礼,当时时间紧张,并没有闲逛的时间。毕业那年曾写下短短一篇文:
离开桂林近一年,终于回来了。可是回来只是为了更久的告别。张小娴的小说里说,离开故乡到另一个地方居住,人就有了两段乡愁:在家时思念那边,去了那边又思念家。心里总没有放下的一天。而今要离开桂林,却也并不能回家,乡愁又何止两段?
出了桂林车站,觉得空气被清洗了一般。曾经熟悉的地方,依稀还是熟悉的样子。在公交车上睁大眼睛望,不想错过。这是我埋葬青春的地方,难得的美景,终会遗忘的往事,我好想每一眼都刻进心痕,不要那么快忘记。也好想再四处走一走,离开了何时再来真的难说。桂林的柳树,湖水,石头山,公园的亭子,解放桥上呼呼的风,漓江里的芦苇,我都记得,我都会再细细地看,永远都不会忘。所以不要在我午夜梦回时,让我太想念,让我想回来。有时间我会再回来的,虽然还不知是何时。
离别时,我担心会太想念这个地方,这么多年过去了,事实证明:没有想念,只有遗忘。出了高铁站,我完全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坐上双层公交车的上层,看着街道两边的建筑物,还是丝毫没有印象。其实也难怪,当初在桂林时,还没有开通高铁,这个站我没有来过,也说得过去。
可是市中心校区的地址我也不记得了,地图上一搜索,又有些印象了。公交车一路走过,有些站名有些熟悉,有些则全然不知。下了公交车,曾经无比熟悉的路口,我也不敢确定应该往哪里走,又翻出地图导航来,才放心往前走去。医院的正对面正是旧校区,一个大大的匾牌挂在大门口,学校的名字也没有变,我很是开心,像是一只找到家的兽,心里有了依托。
天色已经暗下来,我让孩子站在匾牌下拍照留念,又带他们走到里面参观,据我同学说,学校已经建了很大的新校区,旧校区早就挪作其他用途了,庆幸没人拦着,可以随意进出。近前一栋是以前的宿舍楼,宿舍楼楼梯锁着,不能上去,旁边有一个小操场,有一群人正在打排球赛,还有人大声在加油,孩子很好奇,我们走进一看,正在比赛的队员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看起来不像是学生,不知道是老师还是对面医院的职工,加油声倒跟学校一模一样。
再往里面走,是教学楼,现在显然已经不是了,楼上写明了其他的用途。教学楼前面的空地是另一个操场,旁边还有一个空空的旗杆。“妈妈以前就是在这里升国旗。”我介绍到,走到一个小巷子,我想看看以前的饭堂还在不在,走过去什么都没有。只看见旁边一棵高大的香樟树,枝叶还像以前一样繁茂,我还记得临考前,我站在四楼露台,靠近这棵树死记硬背的情景:好像背的是《老年护理学》里面的内容,课堂上也没有怎么讲,全靠考试前一通乱背。
这个校区很小,再没有什么了,就走出校门,想带孩子去湖边走走。出了门不远,就是湖,也是以前惯去的地方,可是才走了两步,就发现前面被围住了,不知道是暂时维修,还是永久的“此路不通”,只好原路返回了。
就在附近寻了一个住的地方,准备放下东西,再出去吃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