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创意——什么是创意?怎样具有创意?
与《十四堂人生创意课Ⅲ》结缘于我哥的书架上,“创意”二字吸引了我,因为做设计、讲课,平时寻找素材总会遇到思维枯竭的时候,好奇心和内心的需求驱使我开启了这本书的阅读。我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是创意?怎样具有创意?
什么是创意?
第一种解释:对眼前人物、事物的“重新诠释”。
如对“杯子”进行解释,常规的解释是:盛放液体的容器。“重新诠释”——对自由的限制。
再如对“伴侣”进行解释,常规的解释是:灵魂伴侣、朋友、知心人、港湾。“重新诠释”——一面镜子,他(她)就是你。
训练:重新诠释“熟悉的陌生人”:每天对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事物进行重新诠释。
第二种解释:会心一笑、耳目一新、身心愉悦的解决问题的想法。
如设计一款能够体现牛奶新鲜的牛奶盒,该怎样设计?可以在包装盒上盖章现实:新鲜牛奶;也可以印制当天日期,以现实牛奶新鲜……解决问题的新想法:在牛奶盒上印制当天的天气状况,可以非常有力有趣的说明牛奶是新鲜的,如下图。
如老年人穿针引线很困难,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可以讲针孔设计的大一点?可以将针孔附近设计一款放大镜?等等。解决问题的新想法:将针孔的一边进行“按压”式处理,一按,口就会变大,这样将线滑进去即可,如下图。
训练:联想。每天强制自己对眼前事物进行联想,A—B、C、D、E、F……,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中,或者电子笔记本,如我常用印象笔记。
怎样才能具有创意呢?
第一,输入>输出。
输入指向大脑里输入内容,如看书、看电影、听讲座、听音乐、看话剧、看艺术展等。
输出指向外输出自己大脑里的内容,如写作、做设计、说话、绘画、写歌、拍电影等。
没有输入不可能有输出。当输入>输出的时候,创意迸发的可能性才会增加。
如小孩儿学说话,没有周围环境的影响致使其输入,他怎会讲话呢?
如想写A主题文章,至少要阅读A主题相关文章、书籍等,才有可能了解A主题是什么,相关的内容有什么。如果输入内容递增,才会有可能出现从B、C、D视角切入A主题。
重点:要大量的输入,同时一定要输出。
训练:如果你想写作。
输入:就大量的阅读相关主题、非直接相关和主题的文章、书籍等;
输出1:尝试进行短篇写作、长文写作,固定写作时间,初期量化每 天写做量,如500字/天,逐步养成写作习惯;
输出2:投稿或发布,接受相应的反馈,会激励你前进。
其他领域类似。
第二,打开感官。
打开感官的意思就是让你的感官对你接受到的事物敏感,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能够激起你大脑的涟漪。
如果有的人说,我对周围一切没有感觉怎么办?那说明你的感官闭塞了。
怎样打开感官?
大量的阅读(投入式阅读、多主题式阅读、日日读)、吸收信息、参加文艺活动、持续创作、旅行、与精彩的人进行交流,看能够触发自己情感的影片,并记录触发点是什么….
训练:对同一个事物,尝试,先用一个感官去感知。比如杯子,尝试先用眼睛去感知,记录你感知的到的东西,再用鼻子去感知,进行记录,再用嘴、用耳朵、用心去感知,分别进行记录。比如听一首歌,同样这样进行训练。
第三,与精彩的人对谈。
精彩的人指思绪活跃、经历丰富的人,与这类人进行交流不仅能够吸收很多信息,同时能够激发你去思考。这类人一般自带光芒,走到哪里都是一种乐观、积极的状态,并且思想活跃,想法丰富,主意较多。
训练:(1)找到你身边精彩的人,你的长辈、上司等。
(2)拟定对话主题:衣服、消费、学习等
(3)提前准备一些问题,再对话过程可以进行咨询
(4)进行记录:随身笔记本、录音笔等
(5)对对话内容进行整理:对同一事物别人的看法是什么,与你有何 不同,你接下来需要怎样进行改进等。
第四,做一个主动的生产者,而不是被动的消费者。
如果看一部电影,你仅仅是花钱、坐在影院里哭一阵,笑一阵,吃一桶爆米花,然后结束走人。那你就是一个简单纯粹的消费者。
如果看一部电影,可从不同面向进行学习:导演角度、编剧角度、摄影角度、营销角度、声音角度、演员角度、制片角度、分镜角度……最后应用在自己领域:写作、设计、写歌等,那你就是一个主动的生产者。
训练:
(1)看书,尝试以一种倾听作者述说或者与作者进行对话的状态进行阅读,记录感受;
(2)看电影,尝试从不同视角:导演、主演、配角、编剧、灯光师、 摄影师、化妆师等角度进行观看,记录感受;也可以将自己置身其中, 附身主演、附身配角等角色,预演后续情节,这样会激发你的大脑运 转;
(3)听歌,尝试从作曲家、作词家、歌中主角等角度进行品味,记录 感受。
其他类似。
第五,心态放松。
作者说创意是一种心态、对生活的态度。
有时候我们在需要创意的时候往往是在赶工,如交稿、交设计方案、交老师作业等,精神是紧张的,是一种迫切需要创意的状态。但是创意往往是你在不经意间的思想迸发。
还有的时候我们太在意外界的看法与眼光,以至于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害怕被人对自己指指点点,这个时候你的思绪其实已经没有全面关注到你的事情上了,而是被外界无关紧要的因素所笼罩,所以这个时候创意很难进来。
所以让自己心态放松,不带目的性的去思考,不要太过在意别人的目光与说法。让自己的身心放松、大脑放松,让创意流入身体、流入大脑。积极的看待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
训练:(1)打开自己的心扉,不要闭塞自己。
(2)乐于分享:分享自己想法、分享自己的生活。
(3)不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4)不要将自己置身于竞争、完成任务、工作的状态下,即使是参加 比赛、给客户提 案、给老板交差,将其看作是与精彩人进行对话。
其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创意的存在,给老板做一个excel、做一个汇报PPT、做一道菜、菜怎样摆盘、怎样做简历、怎样解决民生问题制定政策等等,都需要创意,创意会让你脱颖而出。了解什么是创意,怎样具有创意,最关键的是实践。通过实践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寻找创意源泉。
习惯的培养至少需要一个月,按照以上每一小点后的训练方法行动起来吧!每一小点的实践坚持一个月,在进行下一小点的训练。
当把创意思维成为了习惯思维,何愁创意?
经过训练,养成创意思维的习惯,最终具有创意的视角与创意的行为,一定会让你的生活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