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1月,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绿岸镇附近的国立射电天文台举行了一次学术讨论会。天体物理学家德雷克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方程,后来称之为“绿岸公式”,这是对探索地外智慧生命作定量分析的第一次尝试。
德雷克提出的“绿岸公式”是这样的:N=R×ne×fp×fl×fi×fe×L。公式中,N表示银河系中可观测到的技术文明星球数,它取决于等式右边7个数的乘积。R表示银河系中类似太阳的恒星形成率,即每年平均诞生的颗数,一般认为只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才有可能孕育出智慧生命来。ne是在可能携带行星的恒星中,其生态环境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的平均颗数。fp是“好太阳”颗数,“好太阳”指那些光度恒稳、能长时间照耀、满足形成智慧生命演化所需条件的恒星。fl是已经出现生命的行星在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中所占的份额。fi表示已经有智慧生命的行星的颗数,因为低级生命演化到智慧生命的概率毕竟很小。fe是在这些已有智慧生命的行星中,已经达到先进文明的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能进行星际电磁波联络)的份额。L表示具有高级技术文明世界的平均寿命,因为只有持续发展很长时间的文明星球才有可能进行星际互访。
“绿岸公式”以乘积形式表示出,这些因子的确切大小目前仍不得而知。公式中有的因子可取近似 值(例如R),有的因子则纯属主观(例如L)。有的学者认为,除了L,其余因子的乘积给出的是银河系中可检测文明的产率,从而得出结论说,在银河系中的高级技术文明星球的数目为40万~5000万个。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曾提出与“绿岸公式”类似的公式,他估计银河系大约存在53万个文明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