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之行已是二十四城的第五站,
之前四站里,
每到一站我们都会去拜访一户当地人家,
这次澳门之行依旧如此。
在此,
特别感谢【星河灣·名門世家】的安排和招待。
那天下午四点,
我们和兰姐约在喷水池旁见面,
打算从买菜开始跟着她,
好好感受澳门人的本土风情。
第一次光顾澳门的菜市场,
果然看起来十分厉害的样子,
买菜时需要乘坐电梯,
而且十分干净整洁。
兰姐是这里的熟客,
走两步路都能碰到和她打招呼的人。
兰姐在宏发家禽买了走地鸡,
在耀记海产买了石斑鱼、扇贝,
另外还买了排骨、蔬菜,
跟在后面的我们偷偷咽了咽口水,
仿佛已经能预见晚餐有多美味。
出了营地街市,
往大三巴方向走几分钟,
就到了兰姐位于永安大厦的家。
她一回家就扎进厨房开始大展身手,
我们则坐在客厅和兰姐家人聊天。
兰姐的儿子梁先生招待了我们。
他是个消防员, 成功跻身澳门抢手的公务员行列。
和大陆相比,
澳门的公务员比例算很高,
有报道称,?
早在2012年,
每二十个澳门人中,
就有一个是公务员,
并且,比例还会逐年上升。
他平日的工作还算清闲,
休息的时候喜欢出门踢球、旅游,
时不时,
还会和香港消防系统足球队约约友谊赛。
听到他说下个月会带老婆孩子去冲绳旅游,
我们也推荐他可以来大陆看看。
但他有点不好意思:
“大陆那儿除了北京、上海,
其他城市好像更适合老年人游玩喔。”
对于未来,他还是比较乐观。
他说,
“在一个城市里生活要学会适应,
希望都是自己给的,
况且,澳门也挺好的。”
正当聊得起劲时,
突然听见锁眼里钥匙转动的声音,
兰姐老公回来了。
腼腆的梁先生连忙大声说道,
“我老豆先系正宗澳门通。”
话音一落,?
只见阿叔两眼放光,
拖鞋换好,快要开讲,
而我们这边,瓜子小板凳也已准备好。
阿叔是一个的士司机。
据我们在澳门听到的消息,
一块的士车牌照还是挺值钱的。
阿叔之前是个绝对的富二代,
老爸是大地主,
家里请了许多佣人,还拥有很多田地。
他笑说,当年李嘉诚还在潮州老家时,
自己家已经在香港开了三间金铺。
当年日本人打到香港,抢光了金铺,
威胁我们下跪大喊“天王万岁”,
之后他们还要一脚把人踢开。
阿叔说:“ 我最痛恨日本人!”
我们都觉得,
阿叔就像本行走的历史书,
澳门的不同时期、各种方面的故事,
没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
他说刚开埠时的澳门,冷冷清清,
几乎都没什么人。
后来慢慢出现家庭式作坊,
制火柴、串珠子,织线衫,
澳门才算有了工业的雏形。
阿叔眼中,
澳门还有一段很混乱的时期:
七十年代,警察最牛。
那时底子好的人去当警察,
底子不好的就去混古惑仔。
但当时的古惑仔才不似电视剧里那样嚣张,
他们通常看到警察就躲,
要是被逮到了,
只好先被揍一顿再去欺凌大众。
最神奇的一件事,
是阿叔曾和大商人霍英东是球友!
据阿叔回忆,
那时一群年轻小伙踢完球,
个个都汗流浃背,但舍不得买水喝,
总有一个人慷慨解囊,
买汽水招呼大家来喝。
后来才知道,?
那个人就是霍英东。
不知不觉,
厨房窜出的香味正从四面八方将我们包围。
一回头,
看见兰姐正端着一盘菜从厨房走出来。
兰姐为我们炖了一大锅汤,
又做了一大桌菜,摆了整桌。
这些菜既融合了异域风味,
比如葡国鸡、炸马介休薯球;
又保留了传统的粤式风味,
比如清蒸石斑鱼、粉丝蒸扇贝、
西蓝花鲍鱼、胡萝卜鲮鱼汤、蒸排骨。
兰姐做饭时有个习惯,
在抽油烟机上粘一块手表,
要求自己的每一步,
都尽量按照固定时间来进行。
现在回想起兰姐在厨房里做饭的样子:
娴熟的为自己系围裙,
沉着的挥着锅铲,
精准的倒着蚝油......
她把每一个小环节都做得很好,
不由的感叹,只有这样,
才能将一整个家操持好。
兰姐做的葡国鸡,
食材选择的是走地鸡,
翻炒时用蚝油调味。
据说兰姐的儿媳是一位荷官主管,
这次她正在赌场忙碌,我们没有碰见,
倒是看到屋里两个小朋友玩得不可开交。
兰姐有两个孙儿,
哥哥刚读小学,
妹妹还在幼儿园小班。
哥哥比较大方,
一下子就跟我们混熟了,
妹妹则比较害羞,
刚开始一直抱着爸爸不肯放手。
两个小朋友互做玩伴,
一个球, 一瓶波子汽水,
一张湿掉的餐巾纸,
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快乐。
兰姐这一家,
乍看起来普普通通,
每天柴米油盐,
和别的人家似乎没什么不同。
细细想来又发现,
阿叔每日跑的士遇见人生百态,
兰姨二十年公司前台平平淡淡,
儿子当公务员体制内安安稳稳,
儿媳荷官在赌场看尽苦乐浮华。
他们每个人都很普通,
但所在的行业又极具代表性,
仿佛在这样一个小家庭里,
就能窥见一隅大澳门的色彩。
每一个家庭,
都是城市里的一个细胞,
由荷官主管、司机、消防员、文员组成的兰姐家庭,
代表了澳门的丰富和多元。
这在当地也许不足为奇,
但却让我们,
看到了澳门社会最真切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