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现在的语文试卷越来越八股化,越来越习惯于追风,越来越没有自己的主心骨,强调名著阅读,增加阅读量,于是分值加大,而不在乎学生爱不爱你们推荐的书,不考虑学生死记硬背那些情节,人物性格,故事主题有多么枯燥乏味,不考虑学生课业负担那么重,有无时间去抱着那些大部头去啃。国家重视传统文化,于是人物名号,古代科举,古代地理,年龄简称,本来语文书下的注释,做简单了解即可,现在可好,喧宾夺主,成了主角。那些所谓的语文专家们不知道,她们出的幺蛾子又给孩子们增加了多少记忆负担。
寻章摘句,咬文嚼字儿,考察古诗词默写,命题人设置各种陷阱,古诗赏析,每个选项都似是而非,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尤其现代文阅读阅读本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可是现在的题型设计越来越标准化,答题模式越来越套路化,即使是那些所谓的拓展题也有规律,方向可循,不得越雷池一步。每次考试有的优秀生见了就望而却步,因为他们知道即使写了一大堆,并且都是自己的看法,也会劳而无功,被老师教训道“答不到点子上,一分也没有”。与其劳而无功,还不如省点力气。
古文阅读更是跟高考接轨,动辄就把高考的原题让初中学生去做,这几次古文考试题许多学生空着不做,读不懂,难度大是主要原因。
语文试题表面上更自由更开放更无边界,可是她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吗?拓展了孩子们的思路吗?让他们越来越对语文学科有兴趣了吗?
“未来的学生们如果不读书,连语文试卷都看不完”,“未来语文高考将会提高到180分”,“得语文者得高考,得语文者得天下”,一些夸大其词的口号标语无非是凸显语文学科的基础性,重要性,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热爱语文,可是目的达到了吗?依我看,不过是刷存在感而已,于事无补。
语文学科依然是大学科中一个尴尬的存在,依然是学生心目中最无趣最没劲的学科,语文试题成了试题中最难对付的试题。
今天看到了微信上一篇文章,“我爱语文,但是不爱语文考试”,我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