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会写这个话题?
因为……我的视频停更了好久了
自从想当一个专业的视频博主,我就开始研究摄影了,
买了一台全画幅的佳能R8之后,就开始玩命的研究镜头。
-从16mm镜头到105mm镜头,银圈、红圈,移轴,原厂、副厂,全画幅半画幅都研究的透透的。
-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做各类相机的对比和看多角度的镜头评测视频。
-但却忽略了一件事,我的目的是为了记录,而不是为了学习工具。
小提琴账号已经停更3个月,开始以为自己是创作瓶颈,但是看着现在这可怜的500多个粉丝,
哎——离瓶颈还远得很呢。
翻了翻最近的视频浏览记录,发现一半以上的知识获取都是摄影相关,一半以上的时间,也都消耗在设备评测上。我不是更应该看创作思路吗?
而我把专注的时间,用于研究设备而忘记自己的目的,这好像不是第一次。
相机呢,在创作中似乎也没到了非买不可的地步,有太多的博主拿着14pro 1tb,拍遍整个世界了。
因为有时候,拍得到,比拍的好更重要。
2.停更后的时间都花在哪了?
我研究Cannon、Nikon、Fujifilm和Sony的区别,
研究各个型号和产品线,
研究了相机的发展史,
看了整个影响行业的兴衰更替,
看了各个博主对于各个厂家新发布产品的评测,
也研究了相机的成像技术,
甚至愿意为了一颗镜头花上大几千元,即使一个月只能用上一次。
直到把它们研究的差不多了,我才开始想到要做主线任务。
我研究相机的目的是为了——拍视频,而这时候,时间已经悄然过去了几个月。我的视频就停在了几个月前。
3.工具什么情况下会变成障碍?以及为什么会有装备党?
3.1工具什么情况下会变成障碍?看它是不是有过高的门槛
如何判断过高呢?我有3个简单的判断标准——
3.11工具是否有很多年的发展史。
当自己因为某个目的而需要使用一个工具时,这个工具又恰好发展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别犹豫,在能力范围内,在预算范围内,买你能承受的“最贵的”。
相信我,
这个行业让太多人沉迷其中了,千万别以为自己是个例外。
我随便举几个例子——相机、手表、汽车……
甚至这些行业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日常使用需求”,变成了一种符号甚至在一些小圈子里变成了一种图腾。
还是那句话——
别犹豫,在能力范围内,在预算范围内,买你能承受的“最贵的”。
否则,就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研究对比,而这个时代过剩的生产力总是能找到某个空缺的价格区间,然后精准的阉割掉热销商品的某些功能,填补到你的购物车里。
不然,佳能为什么叫“牙膏厂”,索尼为什么总是被形容“刀法精准”。
注:
“牙膏厂”:佳能更新换代时,功能迭代总是很小的一点,所以被爱好者戏称为“挤牙膏”。
“刀法精准”:索尼在一款产品卖爆之后,会切割掉一部分实用功能,以另外一个型号,在较低的价格区间开售商品。
3.12有没有提升效率?
有些时候,工具的升级并不会变成障碍,比如显著提高效率时。
例如:
轿车对比马车
电邮对比书信
对讲之于烽火
还是以上面的例子为例,相机、手表、汽车……等等等等,
这些行业无一例外的发展了许多年,
相机清晰度的提高,逐渐诞生了一批“数毛党”,他们热衷于用不同相机拍下同样一张照片,然后放大10倍对比发丝的区别。
同样汽车生产技术的提高,让很多普通人开始关注百公里加速度,即使这些功能只能在等红绿灯时偶尔用上。
手表行业更是有一句经典的洗脑词流传甚广——男看表,女看包……
这不,消费主义把女生的手包也带上了。
可我们购买他们的原计划,不就是为了留下影像、查看时间、代步工具而已吗?
相信有些读者看到这会立刻跳起来,不对!姜同学你太狭隘了!
你看影像行业,民用叫相机,军用叫准镜,商用叫光刻机。单说光刻机,就引发了一个时代的技术革命。
你看汽车行业,是工业时代皇冠上的明珠,在19世纪能让一个国家工业迅速崛起。
你看世界上最准确的原子钟,依然显示的是世界上最标准的时间,准确的时间推动了电力,通信等各行各业的发展。
就算是普通人,比如在媒体上做手表评测的达人“大能”,不也是日进斗金吗?
这些爱好很有可能变成我终身的事业啊!
好吧,你说的都对,可是注意到前文的限定词“普通人”,我们都不愿,但也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我们就是那80%不折不扣的普通人。
3.13它是否有过高的学习和维护成本
判断一项工具是否是劣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判断他有没有复杂的操作和维护成本。
工具应该是好用易上手的,所有复杂的工具都可能只是过渡。
就像dos和Windows。
就像五笔和拼音。
我们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我们总想做点什么改变世界,成功了叫经验,失败了是教训。
终其一生,拼尽全力才可能对世界做出一丝丝微小的改变,而对于短暂的生命和有限的精力,为什么舍得浪费在学习不能提高效率的工具上,而偏离了主线呢?
最简单的判断标准,能够显著提升生产效率的,才算是值得使用的工具。
有拐杖的人更可能摔跤;
有伞的人更容易被淋湿;
背着氧气瓶的人更可能会呛水;
会开车的人更容易出车祸;
4.什么时候工具算是障碍呢?
当你需要这个工具恰好发展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他就很容易变成你的障碍。
他所有的参数,所有的功能和定价,都会成为你精力的迷宫,让你不停沉迷其中。
它们已经让几代人沉迷了不是吗?
所有新手都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沉迷与细节,没有框架。
细节是研究不完的,就像健身中沉迷于各种稀奇古怪的孤立动作。【不排除健身教练为了体现专业性发明的这些动作】
但大多数健身小白需要的不是学习一两个看起来专业的奇怪动作,
而是练习:深蹲、卧推和硬拉,这三样。
就像摄影对于新手,无非就是练习审美,取景、调色。
复杂的参数,市面上种种时髦的型号,都只不过是可以忽略的细节。
专注一件事,不沉迷于工具,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
最后,我把自己的总结分享给你——
5.如何高效的利用工具?
1.选购一切工具以提升效率为前提,选能力范围内最贵的。
2.不纠结于参数,不反复对比,没有好处。
ps:如果是为了消遣时间,请忽略这条。
3.请教行业里知名的人,或者看他输出的作品。
4.找到这个领域最少必要知识和工具,学会它。
5.想想做的好的人做对了什么?
6.做的不好的人做错了什么?
7.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8.那些地方需要刻意练习。
好,感谢你的时间,以上就是我对使用工具最真切的体会和思考,分享给你。
说真的,如果没有007的社群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文章,
给你三个加入的理由:
人是群体动物,从众是人性,在一个社群里互相裹挟持续写作。
ddl永远是第一生产力,没有截止日期,就几乎不会有产出,所以几乎我的文章都是在交作业的前一天晚上。
有参照,大家有节奏有计划的定期写作,相互点评,水平参差不齐,不会误判自己的写作水准和定位,更可以肉眼可见的看到同学的变化,成为共同进步的同学。
不妨扫码加入,一起成为同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