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判成功人士时,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站着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而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一定有一个伤害她的男人”。这话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足以代表吕雉和刘邦了。吕雉这两个字在历史中似乎并不逊色于刘邦,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每提到吕雉,大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人彘”,想到美丽的戚夫人,想到她杀韩信的心狠手辣,屠刘如意的狠毒……好像大家审视历史中的女性,大多是关注她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女人的确是感性的动物,我们也应该了解她除了婚姻、家庭以外的世界。历史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而我却觉得,正是婚姻中的一败涂地,才成全了她在历史上的一席之地。
吕雉和刘邦的婚姻,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下嫁。再怎么吕雉也是个闺秀,而刘邦呢?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而且生活行为极其不检点,虽未结婚,却已经和别人生了孩子刘肥,还比吕雉大了十五岁,在双方这样的条件下,她走进了刘邦的生活。
一直以来,吕雉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免刘邦后顾之忧。贫贱时,她免除刘邦照顾家庭之忧;起义四处躲避的刘邦,她日日送饭,免其无依之忧;导演赤帝斩白帝,为其添上神话色彩,免其无人投靠之忧;楚汉争雄,她最终携孩子公公回到汉营,免其亲人之忧;西汉初建,她助刘邦排除有威胁的异姓王,免其功高震主之忧;刘邦死后,她力挽狂澜、休养生息,免其家国之忧。她不仅是刘邦背后支持他的女人更是刘邦的政治伙伴。
她是个铁腕的女人,注定了一生的不平凡,却无奈失去了爱人的关怀。也许结婚之初二人算是相亲相爱,只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刘邦仍是四处奔波,独自撑起一个家的吕雉又能收获多少关爱?起义后,不断为刘邦进行谋划,还要担惊受怕……可能后来的吕雉变得心狠手辣,但是从一个贤惠的妻子变的这般模样,原因也是多种多样。
吕雉为了刘邦饱尝人世的辛酸,繁重的农耕生活让她朱颜转黄,生了两个孩子后让她身材不再玲珑,曾经的纤纤玉指早已不会拨琴弄弦。而此时,当吕雉备受楚营的煎熬,命悬一线,费尽心机回到刘邦身旁,却看到戚夫人婉转承欢,作何感想?谁没有大好年华,只是在她大好年华的时候,他什么都无法给她,而且让她承担了太多,而戚夫人,只是幸运的在青春年华里遇到了大有成绩的就邦。吕雉最后对戚夫人所做的一切,或许还是有些残忍,但是,不是她,谁能懂她那蚀骨的痛,我们都不是历史的见证者,谁又知道戚夫人是否对她恃宠生骄,做了些她无法忍受的事,逾越了她的底线?不清楚当时状况的人们总是爱给予结局不好的人一些怜悯。
刘盈不得刘邦喜爱,戚夫人母子觊觎太子之位,她不能再隐忍,谁能保证如果最终如意继位,戚夫人不会肆无忌惮的羞辱吕雉?她让自己哥哥吕泽收买朝中大臣,请张良献计,请出"商山四皓"。"唐宣明、崔广、周术、绮里季。终于运筹帷幄,刘邦死后将儿子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记载的皇后、皇太后,开创了女主政治的先河,临朝称制,史册中的她光芒万丈,就连司马迁在《史记·吕后本纪》中对她的评价都是“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她确为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许有人会说她也开创了外戚专权的先河,可是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讲,刘家天下还是吕家天下又有什么分别,只是单纯的希望有个太平安稳的日子过罢了。
吕雉对于汉初的人事调动,符合刘邦的临终所托,不得不说,刘邦的丰功伟绩,有吕雉不可磨灭的功劳。她的政治手段绝不逊色于刘邦,众所周知,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刘邦打下了江山,她坐稳了,如果当时的男女平等,吕雉也不是没有建立王朝的可能。只是晚年重用吕禄、吕义等人实为下策,许是在政治的漩涡中挣扎就了,更加倾向于血缘关系的信任。
她作为最早的有影响力的女性政治家赫然立于历史的长河中,用自己的政治手腕,支撑起了建国之初的西汉,她努力克制助了自己,以一个辅助者的身份站在政治的中心,那是一个女人很难企及的高度。所以很少有人理解她的坚强,她独立走过了艰难的岁月,助刘邦走向人生的高潮,却还是为情所伤,也许,与政治结缘,才是她真正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