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一次主动在课上分享。按我自己的话说,我不喜欢说话,不喜欢被关注,特别是人多的场合,我会紧张,我会语无伦次。
我喜欢倾听,喜欢从别人的故事中吸收智慧。喜欢呆在角落里静静地思考。
但是今天我明白了,说与不说,要分场合的。我们是中医文化宣传者,我们的使命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讲与别人,帮助别人。表达是必须的,语言是沟通的桥梁。
我的沉默,其实未必就是真的不想说。活了几十年我才看透自己,其实我更多是因为恐惧和自卑,害怕自己表达不好,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
这个心理可以追溯到我的童年,从小我就是个被贴了“标签”的孩子。我是被家人宠爱的“老疙瘩”,在家里是话痨,在外人面前还是很羞涩,我记得每当来客人,我特别愿意表现,总是抢着去端茶倒水。不知为什么,父母总先发夺人,说我们家孩子不爱说话。
这个话儿一次次把我的勇气击退,自卑感越来越多。慢慢地我就觉得自己和爸爸一样,是个沉默寡言的人。
长大嫁人后,这个标签仍然在延续。每当来了客人送客的时候,婆婆就说,我这个儿媳妇人实在,不爱说,不会花言巧语。听起来像是我冷淡了客人,婆婆给我打圆场。
其实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否慢待了客人。我对自己很是怀疑,同时深深地自责又自卑。越发地不愿说话,生怕哪一句说不好,让人笑话。
恐惧也好,自卑也好,其实归根结底是希望别人说自己好。怕的是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其实完全多虑了。还是太高估了自己,说得好与不好,和别人真没多大关系。没有人会总记着你说了什么。完全是自己的心理在作怪。
该表达的时候,一定不要沉默。你不说,别人永远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把你的知识传播给别人,说不定恰巧帮助到了他。这是给予。
今天我分享了身边人对待疾病的态度,以及不同的结果。说得不是很有条理,但是大家的眼神给了我鼓励和认可。所以紧张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