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个人知识管理来说,大家似乎都非常热衷于用各种工具和软件武装自己,把一份份资料拷贝或者存储起来,但我不认为这是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至少不是全部,我觉得那就是普通的信息管理和内容管理。
存储内容以便后续调用,这不就是信息和内容管理的初衷吗?如果个人知识管理仅仅这样做,那就妄称“管理”了。你储备的知识再多,那也只是别人的知识,不是你的知识,因为躺在云盘或者书签上的知识没有经过你的内化,升级为你自己的知识。
真正的个人知识管理,需要做知识的内化。确切地说,要管理好个人的隐形知识。如何管理个人隐形知识?
一是做好外部显性知识的内化。一是把内化后的隐形知识挖出来,变成显性知识。经过这两步,个人知识完成了一个小小的闭环,或者说知识实现了一次螺旋上升。
做好外部显性知识的内化,就是把别人的观点吃进去。别人抛给你一团肉,你得把它煮烂,嚼碎了再吞进去,这是一个结合既有知识体系理解新知识的过程,是新旧知识发生碰撞,生成新的见解和观点的过程。
把内化的隐形知识挖出来,就是把前面吃进去的营养外化为肌肉组织,让别人看得见摸得着。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内容管理与知识管理分道扬镳的节点。
同一份工作做了好几年,日复一日,从没想过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为啥有的地方做得好,有的地方一再犯错,这就不是好的隐形知识管理,因为你没有做经验总结和反思。
关于业内动态和趋势展望,自己模模糊糊有些想法,但说不清道不明,一到大会发言,总是语无伦次,这也是没有做好隐形知识管理——没有把模糊的想法写成文章,没有形成知识创新。
积累了十几年行业经验,却没有积累任何业界口碑,怪谁?怪你自己从来不做知识分享,没有利用自己的知识见解塑造个人品牌。
所以隐形知识管理到底管什么?它管的是知识创新和知识影响力。它做总结,做反思,做分享,做知识对话,做思维升级。
一句话:吃进去,吐出来,实现知识螺旋上升。
当然,隐形知识外化是需要具备一些功力的。
当我们don’t know don’t know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时,我们难以形成知识创新,因为我们缺少做创新的知识要件。互联网检索如此方便快捷,但当我们连使用什么关键词也不知道时,何谈发掘知识?我们的认知边界局限了隐形知识外化。
当我们don’t know we know (不知道自己知道)时,我们没有做隐形知识外化的动机。我们为什么要做知识外化和分享?那一定是基于某种动机,要么利己,要么利人。而当我们具备某种独特的知识结构而不自知,我们所在的组织或者社会也未发觉时,这种情况如何做知识外化和知识分享?当我们在知乎上被邀请回答某个问题时,不妨反问自己为什么没有主动做知识分享,是不是压根没有意识到原来自己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