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的忏悔
大将白起被秦昭王赐自尽,心中不服,自问:
“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何况是名将白起的将死遗言,于是这段死因检讨,被司马迁著入《白起王翦列传》之竹帛。只是,白起没多问一句——帮那四十万赵卒多问一句:他们何罪于天而至于尽阬之?
白起没多问,后世论政者、论战者、论是非者,甚至论因果者也没多问。
四十万降卒被阬前,应该都发出过此类质疑:我们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话说战败被俘,即使在春秋战国时代,也不是非死不可。汪兆铭氏早年革命,被判死刑,口占豪迈诗曰:慷概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其中所谓“楚囚”,即郑国抓获的楚国战俘(钟仪),成为奴隶劳工,郑国又转送晋国国君。
更有名的战俘,秦国的相国百里奚,“虞囚”也。
总之,杀俘不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劳动力缺乏的时代,战争的一个目标是掠夺人口,充作奴隶。
可是,这四十万放弃抵抗、投降秦军的赵卒,却没办法“从容做赵囚”,一夕之间,被杀被阬,其惨其烈,不仅当时震动全赵乃至东方各国,更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杀俘之最,列入竹帛,埋于地下,以致两千多年后,长平(今高平)古战场还能发掘出合葬坑,白骨依然累累,阴气依然森森。
这四十万赵卒招谁惹谁了?
赵国犯了什么“获罪于天无所祷也”的人神共愤级大错,招致这么巨大的惩罚,巨大到了需要用四十万青壮男性当牺牲,偿还之。
四十万青壮男,人父、人夫,人子,都是家庭顶梁柱,最保守估算,也得乘以五,也就是说,直接涉及到起码二百万人。而当时赵国,又能有多少人口?
整个赵国,几乎所有家庭立刻陷入黑暗……进入真正意义的全国性哀悼,家家戴孝,户户治丧。
类似情形,五十多年后,轮到秦国。BC206年,秦卒二十万被项羽阬,关中秦人家家戴孝、户户治丧。秦卒被坑,或可视为五十年前阬赵的报应。
战国七雄中,唯赵、秦两国军队战俘遭大规模屠戮。
可是赵卒被阬,又是那段报应?
赵世家与各国世家相比,也算中规中矩,累世积德后,乃有资质,有实力,参加“陪臣执国命”运动,最终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有赵氏孤儿故事惊心动魄、快意恩仇;有改革开放(胡服骑射)的经验供后人参详;有廉颇、蔺相如《将相和》桥段说书唱戏劝人方;有毛遂自荐成语励志……可谓祖先出身不低,各代英雄辈出,忠臣良将不输外国,奸佞自然有,也没恶出忒特别案例;出了个赵括,最多也只是纸上谈兵,打不了胜仗而已矣。
能肯定的是,这桩错事的报应还不足以亡国。长平之战后,尽管赵军主力全灭,全赵震动,白起率得胜秦军从太行山顺势而下,分分钟可灭赵,并打算分分钟灭赵,但就是因为某种原因,当时不仅没灭成,秦军惨败,白起被迫自杀,而赵国国祚又延续了三十八年。实可谓:
四十万军同日殁,三十八年方失国。
三十八年时光,意味着赵国当初操盘或旁观长平之战者,也就是从白起释放的二百四十名童子兵那里,体会感受到四十万青壮尽殁之报应者,比如赵胜、毛遂之辈,全部死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