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康波上升期,也就是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阶段。
因为技术进步强度高,经济增速往往高于政府预期,货币政策会中性偏紧。
企业的回报率也通常较高,资本回报持续高于利率水平,所以全社会债务水平持续下降,利率处于持续上升的周期中,趋向边际资本回报。
在此阶段,工资增速高于资产价格和资源价格增速,此时应该去投资新兴制造业和科技行业,而不要投资金融和房地产。
一个对应的现象,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大企业家会是社会地位最高的人,得到最高的回报,也会得到最多的尊重。
二战后到1980年,就是上一轮康波上升周期。
第二阶段:康波下降期,即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的阶段。
逻辑跟上一个阶段完全相反。
因为技术进步强度下台阶,经济增速往往低于政府预期,于是政府倾向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
企业的回报率也通常持续小幅下降,而静态利率高,资本总体回报低于融资成本,全社会总债务水平持续上升,利率因此也跟随资本回报,处于持续下降的周期中。
在此阶段,工资增速低于资产价格和资源价格增速,实业衰落,金融膨胀。这个时候不要投资制造业,要去投资金融和房地产。
对应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企业家的社会地位相对滑落,地产商和金融从业人员兴起。富豪榜上都是地产大亨,物理博士和数学博士加入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
这跟我们现在的情况也是对应的,比如我们今天是北大FICC俱乐部的年会。我自己硕士是光华管理学院的,但是北大FICC俱乐部,不是我们经院或管院发起的,是数学学院的老师同学发起的。
第三阶段新:新康波孕育期,新技术革命孕育发端期的时期。
当第二阶段发展了2,30年后,会使得市场里充斥着低成本的泛滥的流动性,大家对新技术革命非常期盼,但新技术的火光闪现,资本就会集中追逐,形成技术泡沫。
然后新技术暂时不能对劳动生产率产生推动,不能转换为盈利,泡沫破灭。
这就产生一些问题:
1, 经济增长低迷,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到达了极致,政府手里的牌越来越少,社会充满了绝望感。
2, 资产价格的泡沫期导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
3, 这种矛盾激化和绝望,在国家内部,往往体现为民粹主义的兴起,对外则体现为国家间的摩擦和斗争的升华,往往会出现战争。二战就是上一轮康波末期国际矛盾激化的产物。
结合社会经济形势来看,我认为当前类似于20世纪40年代,很可能也是一轮康波的末期,因为目前能够看到政策刺激手段的耗尽,贫富分化的加剧,民粹的兴起,和新兴技术(人工智能等)的苗头。
越是矛盾往往反而孕育着希望,就像周易里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往往是希望的开始。从历史经验来看,战争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不计成本的从事战争领域的技术开发,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进步,在战争结束后这些先进的军事技术会转为民用,因此催化了技术进步的加速,引发新一轮康波。
基于我们上面对康波周期的分析,对大家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1, 未来几年需要注意人身安全。比如我自己,就把一大半的舞蹈课时间,换成了跆拳道课。
2, 未来20年利率是大的上升周期,从资产价格的角度:债券不如黄金,黄金不如矿山,商品不如股票。
3, 未来20年的人生选择,做金融不如做实业,银行家将回流实业,物理数学博士从对冲基金回流科研。
最后一个小问题:我们之前提到了战争,在康波底部是经常发生的。那么战争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如何,会影响股票的上升周期吗?
答案是不会。我给出两个案例,一个局部战争和一个世界大战。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局部战争的例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例子来看,战争对股市的影响并不是负面的。战争无论多么罕见可怕,最后仍然是通过影响宏观经济因子来影响资产价格,从历史经验来看,对于大国来说,战争之后往往是大牛市。
战争对资产价格影响的规律:
1,战争初期一方面有财政刺激拉到企业盈利的效果,一方面推推高通胀和利率,抑制股市估值水平。
2,当通胀和利率见顶,企业盈利刺激还在,股市开始走牛。
3,战后的集中建设和消费起,利率再度上升,股市出现阶段性回调。
4,战争中积累的技术进步催化新一轮康波上升期,战争后资本积累和人口增长加快,股市进入长期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