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随着新冠疫情的不断蔓延,欧洲及美洲等地的疫情状况日益加重。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有人对戴口罩仍然不重视,甚至对戴口罩的人贴上标签,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对方。甚至官员、卫生机构及医疗专家却一再坚称健康者不必戴口罩。有人形容说,全世界因口罩已经形成“两大阵营”,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欧美的人民对戴口罩的习惯并不普遍,当地人会以看“绝症”的眼神对待戴口罩的人。事实上这个争论在早期就出现,感冒时候是不是一定戴口罩:赞同者认为戴口罩可以防止传染他人;反对人认为戴口罩会使病毒停留口罩中不利于身体的康复。这个争论始终没有唯一的结果,等待的只有无数条生命在“无意义”的争论逝去。
有些国家,口罩被列入处方药。在欧洲人的卫生观念中,戴口罩就等于生病了,在很多欧洲人看来,上街戴口罩就像穿病号服逛街。如果在街上出现大量戴口罩的人,会给他们带来恐慌和焦虑的情绪。其实,这观念的出现颇有历史的根源。在中世纪的欧洲已有口罩的出现,当时黑死病席卷整个欧洲,给欧洲带来巨大的人口损失,一些欧洲的医生发明的鸟嘴口罩,其前端鸟嘴状构造装有丁香、龙涎香、玫瑰花瓣、樟脑等芳香物质,用来掩盖环境臭味及隔离病人的飞沫,并且具有杀菌功能。
戴口罩是为了防止自己的飞沫传播出去,这一点也是现代医用口罩出现的基础。在1896年后,医生们发现病菌会通过空气传播的方式导致在手术病患者的伤口进一步恶化。于是,后来的医生和护士在手术时,会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使得病人的伤口感染率大为减少。所以在早期的口罩设计的初衷是避免医生和护士手术过程中减少病人的伤口感染率。只要自己身体健康,就不需要戴口罩,只有医生和病人才有戴的必要。、
欧美国家在历经瘟疫、病毒的伤害后,戴口罩才更加给欧洲人留下了“不健康”“不洁”等比较负面的印象,戴口罩这个行为,很容易和历史经验勾连起来,引起一种恐慌。除此之外,教育更是进一步加强人们“患重病才需要戴口罩”的想法,多数受访者看到街头戴口罩的人会感到“不正常”。但西方社会并非一直远离口罩。
“生病才戴口罩”这一观念已深入人心,与其戴口罩引起恐慌,还不如好好洗手来得安全。不过,在目前看来中国的防疫经验对欧美国家在某些程度上影响,随着疫情不断的加剧,欧美民众对自发戴口罩的态度会逐渐的改变,毕竟不带口罩是拿自己生命做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