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没提笔了,在微信里跟人交流甚至都懒得输入文字,经常用语音,“写作”成了一个遥远的名词。
曾经,在学生时代,写信一直是我与母亲最温暖的对话。读高中时,我便离开父母到县城一个人生活,那时候的电话很少,母亲的叮嘱就通过一封封信件传递给我,而我也通过写信向母亲倾诉学习生活的点点。母亲是乡村小学教员,写的一手好字,文笔也非常好,每毎收阅她的来信是我最开心的时刻。我的落笔在与母亲写信的频繁交流中变的越来越自然,写作水平也逐渐得到了提高。那个年代,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传递往往比较含蓄,但是在文字里我们总能毫无保留地写下:爸爸妈妈/儿子,我爱你!
后来走入社会,第一份工作是当海员。航行在茫茫大海,那份海上特有的孤寂,浓郁的情感涌向文字遥思故乡的亲人。字里行间记录着海上的风景,风浪中的日常,域外的见闻。
再后来,去了日本打工。那是一段异常难忘的岁月,身在他乡的惆怅,打工的辛苦,生活在另外一个生活环境的兴奋,对未来的憧憬,都跃然纸上,分享给我的母亲、我的朋友。若干年后看到那些文字,许多的画面就像照片一样叫人回味无穷……
社会的发展使得通讯越来越发达,家庭生活的忙碌让人麻木地忽略了提笔,生命中好像缺失了与自己内心的对话。没有记录的这些年仿佛是人生的空白。遇到007,一下子触动了心弦。“不写作就出局”道出了这几年的困惑,古人云“一日三省吾身”,写作是“三省”的鉴定书。
写作之于我,是回望人生路的文字相册,是情感的寄托,是内心的独白,是继续前行的力量。
作者:尾 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