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贫乐道”先要知道什么是“安贫乐道”。
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这就是颜回每天的生活,只有一箪食和一瓢饮,但他也过得很快乐,这被称之为安贫乐道。
你问我愿不愿意安贫乐道。我的回答是:不愿意, 但是我愿意安富乐道。
第一个原因:安贫乐道他很穷,因为他是安“贫”乐道么。所以他的日子就会很苦。连本能层面的需求都满足不了。因此颜回他很早死了,只活了41岁吧。这跟他平时吃的饭也是有关系的,颜回平时吃的肯定很不好,像文中说的一箪食,一瓢饮,这样就会导致它的营养不良,然后他身体就会很瘦弱,所以他死的很早。 这样首先是我身体我是接受不了的。而且尽管我吃饱了喝足了,但我觉得还不够,我还希望可以吃的饭更香更好吃,喝的饮料更甜。就是让自己活的更舒服 。这是其一
第二个原因,安贫乐道中的后两个字“乐道”,我觉得乐道他对于个人来说是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乐道呢,它是只有在已经满足了我本能的需求之后才能乐道。普通人还是无法像孔子颜回一样可以安贫乐道,这样的人,在那个乱世真的是太少。这是其二
总结起来还是因为“贫”的原因。
在我安富之后,我觉得我才可以去乐道的,因为这时候我在本农场的需求已经得到解决,只有在这之后我才可以去谈更多的。什么道什么儒。才有能力去乐。尤其是对普通人来说,这个乐道和不乐道其实都是可有可无的,因为他们的并不重视乐道,他们真正重视的其实还是那些本能层面。
但其实乐道他也是不容易的,首先我们要知道“道”是什么,乐就是乐于这个道。他这个道并不是只你一个人,你的梦想,你的理想,然后去实现它的道。但这个到其实是大到像孔子这样去推行仁政的大道。
安贫乐道,他其实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他不会因为他吃喝穿住的不好而产生烦恼忧愁。他只在意他自己的内在世界,他的精神世界。只要他精神世界得到了满足,那他,就也觉得生活很快乐。但真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所以说,安贫乐道。他是很难做到的。但我觉得我们应该尝试做到安贫乐道。不是说我们要去很贫穷,然后去惹到,因为他这个“贫”其实不是孔子他们故意为之,而是说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在物质、生活这个上面花太多时间可以吃饱就行了,至于颜回可能是个特例,生活可能太贫苦,吃不好,导致身体就很不好。所以死的比较早,但我觉得孔子她过的应该也不算特别差,因为他有也活到了60几岁。证明他的身体应该是不是很差的。在当时那个时代,活到。60几岁已经算是高寿了。与其想怎样可以让自己活的更好,还不如去用这些时间来让自己去学习,去提升自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