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怿
【传习录】知而不行,是为未知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往往会遇到‘知行合一’这四个大字,而当我们没有看过王阳明的【传习录】原著之时,便很容易从字面上作解释,常把‘知’与‘行’分开来理解,总认为“知”与“行”是两回事,知是知,行是行。当自己在现实中认为自己知道了事情而没有去做,比如知道了屋子外要下雨,理应去收衣服而忘记去收时,就会总结为自己没有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或者,当自己想去做一件事情时,比如想去一趟旅游,首先想到的是研究旅游景点,以及路线,可往往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时间的耽搁,使得自己无法去旅游时,就会说,做这些繁琐的事情,都是为了知行合一啊。
以上对“知行合一”的理解,似乎很合字面上的解释,可是王阳明先生提倡的‘知行合一’,其实并非如此,而且还大相庭径。因为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概括来说,意思就是说‘知’与‘行’是连在一起的,是属于一个完整的本体,就好像把头跟脚分开来都不能各自成人一样,单单‘知’,单单“行”,都是不属于“知行合一”的范畴。而知道下雨而没有行动去收衣服,跟不知道下雨而没去收衣服其实是没有区别,以及准备去旅行而没有去,跟没有去旅游其实也没有分别,因此,以上两个例子皆不入知行合一的标准。
而王阳明老先生提倡的“知行合一”的真正宗旨到底是什么呢?在我们阅看《传习录》里的一句“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时,便可看到些端倪,因为里面的意思就是说凡是知者都是行者,而那些知道却没有行动的,实际上只是个无知者,而圣贤们极力教导我们知行合一,就是要让我们理解‘知行’是个本体。所以我们就很容易知道王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宗旨是教育我们要明白知行是合一的,不是分开的。换句简单的话就是说‘知道要做到’,否则就是‘未知’。
这个时候我们难免会疑惑,王阳明老先生提倡的‘知行合一’这四个大字似乎与我们的语境格格不入,因为在我们通俗的语境上,‘知行合一’有种动态的感觉,总让人以为是教导我们在做人做事方面要把‘知’与‘行’努力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在我们没有看过原著之前,多多少少都有疑惑是正常的。而王阳明老先生提倡的‘知行合一’的语法上,其实是一种名词说明,意思是说知行是合一的。因此,很多真正理解王阳明老先生的人都明白‘知行合一’是一种为人准则,是一种做人的标准,是一种信仰。
那么,王阳明老先生提倡的‘知行合一’对我们人生有什么用处呢?其实用处是无穷大的,因为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很容易被自己所认为的“知”变得自我膨胀,而心高气傲。比如一个读了几年书的年轻人回到农村,看到农民在种庄稼,就以自己见识过高新科技而嘲笑说“什么年代了,还用牛耕田啊!现在都是机械化了,太落后了吧”当他回到家,由于自己没有真正的本事,他父亲只好让他到田里帮忙,年轻人却以自己什么都懂,不需要到田里干活而拒绝,最后被父亲狠狠得一脚并说:“你这兔崽子,净会说,没见得你有什么实在的成就”。而若这位年轻人明白“知行合一”的真正含义,他就会明白自己所谓的那些知道其实只是无知,就会心生谦虚,惭愧的去行动起来。所以王阳明老先生这句‘知行合一’有助于我们时时刻刻警惕自己的无知。
当然,‘知行合一’对我们人生而言,还有更多的帮助功效,在此不一一说明,谨以此文鞭策自己,提醒自己,顺便勉励诸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