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
《三体》作为获得至高殊荣雨果奖的科幻小说,响亮地回答了曾经难以回答的问题“中国科幻小说,你的春天什么时候能够到来?”从《西游记》到《三体》第一部英文版,中国小说确实等待太久太久在蜕变,不过好在终于破茧而出,展翅高飞,在地球的另一边——美国,引发一场科幻小说的蝴蝶效应。
YouTube上专门就《三体》进行一场在线讨论,Let’s Read频道的主播Brock认为,《三体》另一处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它的普通人视角。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评论到:《三体》对于人类命运的探索,正是科幻小说的根本追问。
《纽约时报》在评论《三体》时写到:“本质上来说,科幻强调未来的不确定性,从而激发读者的想象。于是,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中国,这些探求未来到底会怎样的小说,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至于我,对于《三体》的评价就直接多了,要再读一遍。曾经去过的地方不会再去一遍,见过的风景不会再拍一次,但是这套书,我会再读一遍。因为我还有很多问题:想去问问罗辑,你是否真的没有道德底线?想去看看末日战役中水滴脆弱无害的外表下是怎样恐怖的攻击力,想去想象三维到四维的恢宏或者三维到二维的禁锢。
《三体》系列有三部,分别为《三体》、《三体:黑暗森林》、《三体:死神永生》。这三部以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的生死搏杀为主线(虽然在最后一部刘慈欣把故事背景一下子延伸至整个宇宙的的兴衰,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就显得微不足道。)相互衔接,但每一部又有新的角色以及围绕他们的故事。
这次我不聊书里的角色和故事,因为角色只是《三体》故事的陪衬,而故事只是刘慈欣天马行空的想象的背景。
人类的想象到底有没有穷极?想象力这么虚无缥缈的概念能不能用技术来体现?
在看前两部的时候,我对于刘慈欣的想象力停留在“喜欢”阶段上,三体游戏的概念把中国祖宗的阴阳,太阳历与现代高科技水乳交融,呈现奇异的超美感。三颗太阳无规则地在三体世界上升下沉,为适应残酷的环境,里面的人物进化成可以脱水冬眠,然后像稻草样堆积在仓库里。三颗太阳的想象在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中就有了。至于脱水的想象是不是来源于古埃及的木乃伊技术我无法得知。这个阶段的想象还是在圈圈里跳华尔兹,不过我蛮痴迷于刘慈欣这个技术狂魔对各种高科技的描述,什么量子,粒子,加速器,纳米等等,就喜欢看不懂的事物(傲娇脸)。
直到云天明天价买颗星星送给程心,这浪漫的想象力让我从“喜欢”阶段上个台阶到“仰慕”阶段,没办法,无知的女孩子总是这么“容易”被打动。很久以前,我也有在一部法国电影中看过送星星这个桥段:14岁的女主收到浩瀚星空中一颗未被命名的恒星。虽然星星在几百万光年外,看到的残光也是来自几百万光年后,但独一无二呀,连山寨技术都不能复制,像小王子的玫瑰,独一无二地绽放在B612星球上。
真正让我对刘慈欣的想象有指数性飞跃至尊敬的是太阳系三维退化至二维的恢宏描述。多维空间的概念并不是很新鲜,在科幻电影《环形使者》中就有六维空间的镜头,可惜这么直白地把多维空间的场景放在我眼前,也没让我心动,只有一脸的不理解。所以刘慈欣仅仅用文字就激起我对多维空间的想象,让我明白四维空间是什么样子的,二维和三维的转换以及其他维又是什么关系等,足以证明他比好莱坞技术还牛逼的想象力。
在四维空间里的人看三维空间的人,等于三维空间的人看平面上的线条或者点。维度越高,信息量越大,反之亦然。说的直白点,在四维空间,我可以看到物体的背后,更可以看到物体内部的结构,一切都是透视的,如同走在彩色的X光射线下。不过这些都比较普通,一个美国的高中生就已经在自己的youtube上解释过了。
刘大神的想象力是如何由三维空间坠落到二维空间里,而且是丧心病狂地用太阳系做例子。当我看到他用变态的文字栩栩如生地描述太阳被吞噬到二维的大平面上,熊熊燃烧的火焰变成金色的线条,我的心疼无法用语言形容。
想象的极致是什么?我觉得是他能够让你在脑海中清晰真实地呈现出画面,具有真实感的想象才具有摄人心魄的魅力,因为它已经不再空洞、虚弱,而是强有力地触及你的心脏,伴随它扑通扑通跳动。《蒙娜丽莎的微笑》因为真实性的想象,所以梦幻了500多年。
是什么可以给未来无数的可能?唯有想象!如果你想在压抑的现实生活中喘口气,想要来场想象的盛宴。我强烈推荐《三体》,让你的想象不再是插上土掉渣的翅膀,而是直接乘坐曲率光速飞船,飞至宇宙的终极。
番外:
曾经许多学生问我,学习好幸苦,为什么不能每天玩游戏呢?如果三体游戏真的被开发出来,我要第一个去下载然后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看,不好好学习,连游戏都不能玩喔,因为你没有达到注册的要求。
或许还有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堂堂中国人要学英语,掌握另一种语言到底是不是必须的?其实当你在怀疑学另一种语言或者其他知识的功能的时候,你就注定是那只仰望一角星空的青蛙,孤独在一种文明的角落,被其他文明孤立。刘慈欣在《三体》中有想象未来人类的语言是什么样子的,是汉语和英语的混合升级版。语言的融合是全球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多学习肯定没有坏处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