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最近看的书里面有好几本是关于金钱和财富类的书,我在思考我怎么突然就爱看这一类书籍了呢?之前我很少看这一类书籍,是最近缺钱了吗?好像也不是。
这一次过年,我是年前一天到老家,因为疫情的关系在老家整整呆了两个月,自从出来工作后就没在老家住过这么久,而且这两个月是不能出门的,也就是说很多人是没有生产力的,少了钱的来源。
我一直有炒股票,算是运气比较好,年前买了只股票,疫情期间让我在家躺赚6位数,所以这次疫情没怎么影响到我的经济收入。
看到周围好些朋友说工作室关门,公司工资开不出来,被裁员减薪等等。
也是因为疫情让我思考我与金钱的关系,思考那些受影响的人他们是怎么受影响。虽然我之前不看财富类书籍,但对钱一直有居安思危的觉察力,有投资理财的习惯。这一次疫情,更要好好去思考。
年初二的时候,候辰老师开启财富变现营,老实说以前我很不屑这种,看到这种推广海报课,我不会多停留。那次我主动报名做陪伴导师,一是候辰老师是我非常欣赏的女性,二是我想去看看里面的门道。
陪伴了两期,有刷新我的一些认知,感叹到:不管你处于哪个阶层,永远不要做井底之蛙。对于金钱你会有更多的可能。
一个90后说:当下的社会只要你想赚钱,遍地都是黄金。
让我想到一些老喊自己穷,抱怨自己没钱的,我猜他们从来没有去觉察过自己与金钱之间的关系,这个不敢做,那个不愿意尝试,不去学习新思维,不穷你穷谁。
就在前几天听了好朋友秋艳分享的:你与金钱的关系,是用心理学角度剖析,非常有意思。虽然这几年一直在学习心理学,但从来没有研究过钱的心理学。
里面有讲到有一位女性从来不花男人的钱,和异性吃饭也算的很清楚,这位女性一直到30多岁都没有找到对象,当她跟异性算清的每一笔帐,也是变相的拒绝了别人对他的好。后来她改掉了这个习惯,没过多久她就嫁人了。
还有一种是不管在任何场合都抢着付钱,就算别人为他付一次,他会感到不安,觉得不好意思。这一种在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不够爱自己,有一种不配感在作祟,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配别人对你好。
我以前就是这种,别人请我吃饭,看到别人花钱,我会很不好意思,总想着赶快回馈点什么?不想欠着别人。
记得刚跟娃爸结婚时,有人找我们去吃饭,到了结账的时候,我都是使着眼色或是悄悄踢他一脚,叫他赶紧去付钱。有几次娃爸很迷茫,说:我有请我朋友吃饭,我们可以大方接受别人请我们。
那个时候的我不理解,就是感觉吃别人的不好意思。其实这都是潜意识里的不配感。
这几年,在自我成长的路上,我慢慢的开始爱自己,去大方接受朋友们对我的好。
好在对于我的爱人,我是很乐意接受对方的好,包括金钱,都是多多益善,我一直很爱钱,也大方的告知我爱钱,我不会大手大脚,合理配置,所以爱人也愿意给我钱。
有时候我们对朋友或是合作伙伴,不好意思谈钱,自己默默承受,这样钱自然会和你慢慢疏远。该谈钱的时候不管对谁都要大大方方的去谈,该付出的时候爽快付出,谈钱从来不伤感情,那些伤感情的往往都是钱谈的不清不楚的。
最近看的猫叔的这本书,对财富的思维又有升级。让自己活的更有价值,让自己的时间变得更值钱,梳理人际关系,拒绝无意义的社交,多和积极乐观的人交往,多靠近比你优秀比你有钱的人。
‘向上学’像厉害的人学习,'向下帮'帮助需要我们的人。
还有一本是日本著名投资家村上世彰写给孩子们的财商启蒙书。教我们认识金钱的规律和运用金钱的规律。他说:钱不喜欢寂寞,它需要在人与人之间相互流动,人气增加了,钱就汇聚过来了。
我儿一岁半的时候就有自己的小钱包,里面放的是硬币,可以让他支配自己做摇摇车的次数,两岁多的时候他会数自己的钱包,看到还有很多硬币,他很开心。
现在六岁,他有独立的储蓄罐,他会用自己的钱去小区门口超市买吃的,他会节制,清楚该花多少。前几天他跟我说长大要和他几个同学一起开公司,我问为什么是他们,他说:他们俩很会学习,一起合作一定能赚很多钱。
虽然是童趣,为娘很开心他能有这样的认知。我一直认为财商跟情商一样重要,都需要从小培养。
我们对金钱的思维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富爸爸穷爸爸》书里有说过,不管你有没有钱,一定要有富人的思维。
认识你和金钱之间的关系,理清你对待金钱的看法,更新你对金钱的思维,人人都可以更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