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朝服像中,帝王后妃总是坐于宝座之上,细细观察,原来这“证件照”中的宝座,也有些门道。
自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女真族就开始以极其强势地姿态逐渐叩关进入中原,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战争,最终达成了一统全国的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建立了延续276年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帝王
在这两百余年间,清朝共历经十二帝,而若是把这历代帝王的证件照,也就是朝服像拿出来对比,我们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些朝服像中都有着一把相同的龙椅。
帝王们身形、面貌、年纪都各不相同,却坐在几乎完全相同的宝座上,就仿佛宝座就是帝国至高无上的唯一权柄,只在爱新觉罗家族正统传人的手中传承。
细细观察,除了色泽线条略有差异,宝座的造型、雕琢、装饰几乎是毫无差别,不由得让人推测,这应该是一件贯穿了清王朝统治历史的宝座。
事实上,故宫中确有一件贯穿清朝帝王统治的实物龙椅,不过与图画中的宝座还是略有差异。宝座名为【髹金漆云龙纹宝座】,以上好楠木制成,通高172.5厘米,座高49厘米,座宽158.5厘米,纵79厘米,下层座长162厘米,宽99.5厘米,高21厘米,体量十分硕大,放置于太和殿中。
宝座通体贴金,所以金光煌煌,令人目眩。宝座上还满雕各式龙纹,所以气势惊人,一见便知定是皇家宝物,因为只有皇家才能不惜工本心血投入金钱、人力,只为打造出这样一件配得上天子身份的物件。
椅圈上总共有13条金龙缠绕,最大的一条为正面龙,昂首挺颈,立于椅背中央,有君临天下的睥睨之势。后背与两侧的杆上各盘一金龙,似臣服于中间正龙,利爪张扬,身姿欲腾。靠背板三镶,中格浮雕云纹和火珠,下格透雕卷草纹。
座面配金黄色绸缎坐垫。座下束腰极高,两端设瓶式立柱,四面开光,透雕双龙戏珠图案,上下托腮刻莲瓣纹以衬。底座牙板作壸门造型,下部还接托泥,可以说是繁复到了极点。配套的脚踏造型亦类似龙椅:束腰、莲瓣托腮、外翻马蹄足。
这一宝座也并非孤例,实际上沈阳故宫中也有一件与其极为相似的【金漆雕龙宝座】,靠背、扶手、座椅和脚踏几乎完全相同,只在细微处和颜色上有些许差别,如靠背板和扶手下部装了一圈花牙板。
太和殿宝座与朝服像中的龙椅差异主要在束腰部分,朝服像中宝座仅用普通束腰,上雕花嵌红宝石,下部鼓腿彭牙,足部为雕琢精细栩栩如生的兽足,足下则踩着厚硕的须弥底座,下部的形制其实更类似奉先殿中供奉于神位之前的【金漆龙纹宝座】。
由此可见,朝服像中宝座虽已不见实物,但其形制设计延续几百年不变,就证明它的设计中带有极强的政治意味。太和殿举行大典,奉先殿祭祀祖先,都是紫禁城中极有地位的宫殿。
太和殿就是我们俗称的“金銮宝殿”,它的由来要从明太祖说起。明太祖时最为重要的宫殿名为【奉天殿】,成祖迁都北京后,仿南京皇宫形制设立各殿,嘉靖即位后改为【皇极殿】,顺治又将其改为【太和殿】,可见其历史源流之久。
太和殿位居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立于八米台基之上,是紫禁城内规模最大殿宇。无论是建筑形制还是殿内陈设,都是现存古建筑中罕见的繁多与贵重。若逢元旦、冬至等重大节日,或帝王登基、大婚、封后等重大事件,皇帝都会在此接受朝贺,政治意义当时无匹。
龙椅居于殿内台阶上中心位置,两旁设蟠龙纹金色巨柱,柱上金龙翘首面向宝座。宝座两侧各四对宝象、甪端、仙鹤、香亭,背后设一体量硕大的七扇金漆大屏风。正上方还作贴金盘龙藻井,巨龙口衔名为轩辕镜的宝珠,一有明镜高悬,帝王圣明之意,二则显示皇帝是轩辕子孙,华夏正统。
这样的陈设使得宝座居于宫殿的视觉中心,故而这个位置,正像皇位一样,并非任何家具都可染指的。若没有足够磅礴的气势,足够华贵的装饰,不过是刘姥姥进大观园,贻笑大方。
实际上,袁世凯复辟帝制时,就将此件宝座弃置,反而配了件有西洋风格的宝座,这件宝座造价也昂贵至极,据说花费了四十万大洋,但终究是不伦不类,正如他的复辟大梦,还未举行登基大典,就草草去世。
龙椅因袁世凯弃置而无迹可寻,后来通过朱家溍先生指导,才找到了这把龙椅,却已是伤痕累累。在众多工匠和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大宝座终于被修复完好,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间还会对此件宝座进行修缮清理。
据考证,这把龙椅最早或是嘉靖帝时遗物,已经陪伴了明清两朝帝王450余年,但是自康熙起才开始安放在太和殿中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嘉靖帝朝服像中,嘉靖帝所坐龙椅则是另一种风格。
事实上,明朝历代帝王朝服像中的龙椅都各有不同。简单来说,就是清朝皇帝的朝服像是标准证件照,明朝皇帝的朝服像则是艺术证件照。
后妃
比起帝王十分标准,可以说是“换人不换座”的朝服像,后妃们的朝服像就显得更为多变,但也大概就是四种类型。
一是孝庄皇后的宝座,这一宝座在后妃朝服像中人气颇高,可谓是后妃朝服像中的“爆款”,孝慎成皇后、孝康章皇后甚至慈禧太后的朝服像,都是这一件宝座。
这件宝座最特别处是宝座上方作屏风围子式,屏风上满浮雕凤鸟纹,凤与龙相配,想必正因配合龙椅才作此纹饰。宝座下方则似乎是雕琢精细的三弯腿。
二是孝诚仁皇后的宝座,孝诚仁皇后是康熙帝的第一任皇后,皇太子生母。此件宝座形制似乎极大,与他人都不同,颇有明朝帝王证件照之风。虽然也是屏风围子式宝座,但围子极为方正端庄,围子上方各作一屈身昂首之龙为饰。
腿部仍是鼓腿彭牙,作三弯腿,不过底部稍微显直,下方不再接须弥座,而是接托泥,稍微减轻了视觉上的笨重之感。
三是孝圣宪皇后的宝座,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钮钴禄甄嬛。甄嬛的宝座像是孝诚仁皇后宝座的一个变体,区别是扶手下还各立一个瑞兽像;腿足在内侧做了更多变化;配套脚踏上的牙板也与其他宝座差异巨大,直线与曲线交错使用,正如此件宝座的造型。
比起孝诚仁皇后的宝座,这件宝座似乎各处用料更为厚重,有种天然的拙重感。
最后一种是孝仪纯皇后的宝座,也就是乾隆宠妃令妃,嘉庆帝的生母。富察皇后的宝座也是这一件,这件宝座上不再是用凤鸟纹,而是和龙椅类似,透雕出龙卷曲缠绕于扶手搭脑上的样子,兽足下还各加一球,比起龙椅多了一丝趣味。
帝后宝座的艺术价值自不必多说,即便只是通过画像,我们亦能看到宝座的金碧辉煌和繁丽装饰,是泱泱大国才可能打造出的宝物。
但实际上,此件宝座若是由某富商所作,它也绝不会有这样的价值,受到如此重视。其实,宝座背后象征的政治意味才是使它真正举世无双的原因。这也是大殿之中为何会有那么多种搭配陈设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在营造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威氛围。
故而,御座也是法律中的重点保护对象,见御座则如见帝王。明朝时,吏部尚书王翱就曾因官员在奉天殿附近嬉笑喧哗而严厉训斥他,斥责其对御榻不敬。御榻不过一死物,又怎知人敬它还是不敬呢?
首辅高拱,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穆宗亲手拉他,却仍在御座面前畏惧迟疑,不敢上前。御榻又非洪水猛兽,何以不敢上前?
御榻之尊贵,实际上在于这个“御”字。帝王将“擅入御座者律绞”写入法令,用权威为自己所用器物烙下专属印记,又何尝不是在打造一种新的权威?
就像是帝王将龙、明黄色等物纳为自己禁脔,甚至连自己名字中的字都不允许平民使用,帝王之权威又何止龙椅一物?毕竟,唯有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皆以规矩限制,才能如打造宗教一般,使子民对自己畏惧忠诚,以保江山稳固。
但又为何偏偏是御榻龙椅,而非御笔、御墨、御砚等物?
可见臀下之座,才是帝王心中权力的最佳化身。或许当年大典进行时,群臣跪伏于地,磕头行礼,唯有帝王坐于龙椅之上,下视群臣子民,座椅之尊如皇权,想必在那一刻才达到极致。
王朝已成往事,帝后已成枯骨,但龙椅御座,仍然立于紫禁城中,正如帝后留影于图纸,龙椅御座,亦是时代留影。
王朝兴衰转头空。龙椅犹在,夕阳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