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我的心情极端恶劣,低落到了极点,感觉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静下心来。因为最近的疫情扰乱了我的心绪,打乱了我的日常生活。
一次全区域内的全员核酸检测,一家三口一大早便排队来做。下午,我和孩子安然无事在家上网课,准备上班的老公却接到了社区的电话,被通知同一管20人的采样有异常,让他不要外出,在家中等待工作人员上门再次采样。(幸好他还没有去单位,避免了与更多人接触。)傍晚,社区工作人员便把他带去宾馆,进行单独隔离。他被判定为密接人员,需要在宾馆隔离七天以上;而我和孩子是他的同住人,被判定为次密接,需要居家隔离七天以上。还好,我和孩子还能在家上网课,还算庆幸,只是辛苦医务人员要每天上门来进行核酸检测。
其实像我们家这样的情况,应该还有很多例。或许是第一次经历,也许是这一周各个微信群里各种疫情防控的消息让我的心思开始凌乱,开始不安。在学校时,教育学生要注意防控疫情,做好自己防护;我自己也是这样要求自己和家人的,感觉疫情防护做的挺好,可偏偏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老公在暑假里大病一场,身体还没有康复,每天的各种药品都得按时吃才行,这被隔离在宾馆里,日常用药不够了怎么办?再因此加重病情怎么办?再加上这几天微信群里各种疫情防控的相关消息,我心里便开始不安起来。有些担心,更多的是焦虑。
这时,亲人的关心,朋友的问候,邻居的帮助,让我甚是感激, 心情也略有平静,但仍旧静不下心来,感觉自己心里压了一块儿重重的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焦虑中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是接还是不接?万一是社区打来的呢?必须接!“老师,听说这几天洛阳有疫情,您那边儿怎么样?您和家人一定要做好防护啊!”熟悉的声音传入耳朵,是那么亲切,原来是我班上2021届毕业生——杰。
杰的一声问候,让我心情一下平静了下来,头脑中又出现了两年前课堂上的杰想发言但又不敢大声说话的样子。杰,是我2018至2021这三年都在我的班上,跟随我成长的为数不多的学生之一。(因为我校每一年秋季开学时,都会将学生重新再进行一次分班。)在刚升入初一的时候,杰是一个腼腆、不爱说话的小男孩儿。因为他的思维并不算敏捷,上课也很少发言,所以刚开学的时候,我并没有特别关注他。直到第一次期中考试的时候,杰竟然是解答题过程书写最好的一个,我甚是开心,我也开始更多的关注他。
杰并不爱发言,上课的时候,听讲很专心,但是只是偶尔举手回答问题,并且声音总是压得很低,内心充满了胆怯。于是我把杰叫到办公室,与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沟通,才知道他其实是一个数学功底很不错的孩子,也特别喜欢上我的数学课,但因为从小就胆小,不敢发言,所以说话的声音就压得特别低,生怕出错。于是,我就鼓励他,数学的学习是要求思维活跃起来,要敢于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要怕说错;即使错了也没关系,还有老师和班上的其他同学帮忙改正,总比自己一个人一直错着好呀!
再后来,我的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杰的发言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声音也比之前放开了很多。(尽管还有些胆怯在里面。)再后来,我越发感到杰是一个非常细心的孩子,从做题,到发言,再到班级小事处理,他都非常认真,思考问题也很细致。
就这样,杰三年的数学成绩一直优秀,尽管八年级的时候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下滑了不少,但后来到九年级又迎头赶上来了,还好没有耽搁太多。
今天,突然接到杰的问候电话,我感到特别地欣喜,也感到特别欣慰,心情也好了许多。电话里知道杰现在在高二年级成绩一直很不错,也很稳定。他说他自己知道努力了,也有目标,有方向,自然就有动力;并且还向我保证,一定不辜负我的期望,高中的三年,一定不负时光,奋力拼搏,考进自己理想的学校,“等我接到高校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我一定拿到学校给您看”。我欣慰的笑着:“等你的好消息,我期待着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