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是研究比较和选择的学问。人聪明有很多种,记忆力好、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都是,但在关键时刻能正确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要选择就必须比较,经济学说,比较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也要比较看不见的。
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1801~1850)在1848年写的文章《看得见和看不见》中说,好的经济学家能同时考虑那些看得见的和只能通过推测而看不到的后果。
1、 破窗理论的故事
顽童打破窗户…主人买窗…工厂有订单…工人有工资…买面包…面包工人买衣服……推动了一连串的生产。其支持者说,有破坏才有进步,破坏本身是好的。
此种思维很常见,每当社会经历灾难,总有一些经济学者说,虽然造成巨大伤害,但它又为下一轮的就业和GDP增长带来了机会。多难真能兴邦吗?那些避免了灾难的地方,岂不是吃亏了?
2、破窗理论变种之一:国家发展。
此变种说,有些国家走了很大弯路,做了一些错的事情,但回头看,幸亏走了弯路,后来才发展了,例如德国经历二战,日本挨了两颗原子弹,所以后来发展的很快。问题是,如果其他国家也像德国日本那样高速发展,是不是也得像德国一样先被二战摧残一遍,像日本一样来个两颗原子弹,显然不是的,其实这两个国家如果不遭遇那些创伤,资本积累和经济基础会更好。如同破窗的故事,如窗户未被打破,主人用来买窗户的资源,其实可以用来做其他生产,可以带来更多财富,这是我们不容易看见的。
3、破窗理论变种之二:工人就业
此变种说,如果老人早点退休,把职位让出来,年轻人就会多工作机会,同样机器会替代工人,如果机器太好的话,工人就没有工作做,所以机器太先进、老人们工作时间太长,对社会的发展不是好事。驳倒这说法很简单,社会本来就有推土机,现在不用了,改用勺子挖土了,这样的话社会会变得更加富裕,还是更加贫穷呢?如果所有的人都提前20年退休呢?那结论是很可笑的。
4、认识破窗谬误的难点
以上的共同错误在于只看到了自然灾害,人为破坏,人的衰老,工具落后,这些本身我们要应付问题所造就的就业机会。其实很简单的是,我们避免了灾害和破坏,人更健康,机器更先进,那些省下来的时间,资源和劳动力,本可以用在生产其他更有效的东西上面,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富足。
问题是,那些能省下来的人力时间和资源,能放在什么新的工作和生产上呢?只能靠想象,靠推理,而不能确切的知道会在哪?
5、看见看不见的东西要靠想象力
巴斯夏用反讽的方式写过一篇文章《蜡烛制造商关于禁止太阳光线的陈情书》,说阳光照射在地球上之后,蜡烛工人的工作减少了,所以蜡烛商希望国会议员阻止大家使用阳光。回击这荒谬的说法有一个难点,蜡烛工人可做的别的工作是什么?没有人说出来,要靠想象力。
如同汽车替代马车,马车夫就要失业了,能预测可以找到工作,但新工作是什么?没人知道,要靠想象。国家该不补贴高雅艺术?许多人说应该,那这些钱用于此处,就会有别的地方不能用。那些丧失国家补贴机会的地方是哪儿?只能靠推测想象。
6、做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看不见的东西
芝加哥大学的史蒂芬·列维特写的《魔鬼经济学》里面有个例子:今天有很多环保主义者,都反对用大量的塑料袋来包食物,因为这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但这位经济学家说,塑料袋用得越多,那么食物保鲜的时间就越长,食物的浪费就越小。我们要看到的,不仅仅是用了多少塑料袋,还要看到,如果不用塑料袋的话,你要扔掉多少食物。你到底想要多扔一点塑料袋,还是多扔一点食物呢?你得做个比较。
当然,有必要专门澄清一下,并不是说凡是看不见的都比看得见的重要。只是说,每当我们做决策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那些暂时还看不见的甚至永远也看不见的因素。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