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在网上看过一篇新闻,一封父亲写给女婿的信:“你们结婚后,哪天,你不想要她了,请你不要告诉她,她会伤心的。你告诉我,我来把她接回家。”当时,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父爱,无言……
我不知道白发什么时候开始爬上了父母的鬓角,不知道他们视力怎么就不好了,更不知道他们的背哪刻开始不再直了……但当感受到父母老去的瞬间,才明白那种酸楚是抓不住岁月的无奈。时光不肯歇脚,那就让我的记忆重新来过一次吧。
我和父亲并不亲近,因为——我不喜欢父亲。
儿时,别家孩子都没有零食,父亲却高高举我过头顶,带我买糖和果冻,那时觉得果冻的味道好怪,父亲只是在旁看着让我吃掉;我还记得儿时的第一个玩偶叫“毛毛”,是个不倒翁,父亲送我的礼物,它陪伴了我整个童年。那时太小,还不足以区分对错与好坏,但会作比较。我不喜欢父亲,是因为父亲很“特别”: 他从不打我,买的东西别家孩子也大多没有,那刻我还理解不了这份“特别”是什么。
我不喜欢父亲。
四岁左右,父母开始教我认字,认字容易,写字难,父亲就教我画画,我记得我人生的第一幅作品是一个梯子。我不喜欢父亲,因为其它孩子可以哭闹撒娇,不用画这用不上的东西,而这招数于父亲无效。那刻我连梯子是什么都不知,歪歪扭扭的梯子,父亲不满意,我也不上心。
我不喜欢父亲。
小学三年,从农村转到城市上学,第一次考试,班级64名学生,我考了30名,我记忆深刻,父亲狠狠的骂了我“每天早中晚接你上下学,却考成这样,脑子呢?”这是第一次被父亲训斥,一个假期没有出门,那时尚小,却有了自尊心,因为父亲的责骂,我学会了用脑子去思考问题,那刻我明白了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与父母无关。也许是出于任性的原因,从此再没用过父母接送,寒冬酷暑,都是一人前行。第二学期考了第6名,父亲笑了……我不喜欢父亲,因为他关心的只不过是我的成绩。
我不喜欢父亲。
五年级,省作文竞赛获了奖,父亲就此一发不可收,买了好多书,要求我读书,读过之后还必须要写出些什么。记得那年暑假发洪水,我得了红眼病,很难受,但也不能间断读书。我不喜欢父亲,一是因为别的同学都不需要看这跟课程无关的东西,二是不喜欢被强迫着按在那里硬灌的感觉。听着别的孩子在外面嬉戏打闹,我却要守在桌边看那文绉绉的东西,心中的不满就在逐渐发酵,恣意增长。
我不喜欢父亲。
初中,我到了叛逆期,父亲年近四十,脾气也变得很差,总是板着脸。因此,我经常会被批评,父亲专断,不能说脏话,不能占小便宜,不许犟嘴,要尊重长辈,要懂规矩,大人说话不能插嘴……太多的条条框框和规矩,我的养成教育就是那刻形成的吧。我不喜欢父亲,因为养成的过程并不容易。
我不喜欢父亲。
高中,我成了一名住校生,记得父亲送我上学的第一天跟我说“这是你的选择,别中途受不了想回家,没人给你办转学。”父亲的语气很生硬,但果不其然,一起同来的同学几个月内都转了回来。我记得父亲的话,所以从未张过口。直到毕业,我是坚持到最后仅有的两名“孤兵”之一,而另外的“战友”没走的原因是母亲来陪读了。每到放假,父亲担心我和同学出去玩儿,就会把我关起来,刚开始是抵触的,无奈那时候没有手机,一张书桌一支笔一本字帖,关久了也只能敷衍练习,我不喜欢父亲,因为这和高考没什么关系,觉得父亲只是传统守旧。
我不喜欢父亲。
上学期间,父亲不准我穿裙子,不准涂指甲,母亲也带我去剪了短发,我不喜欢父亲,因为别的女孩那时都可以打扮了,我还那么青涩,没有漂亮的衣服,只有几件能够换洗干净的衣服,久了也懒得臭美了,因为真的没什么可美的。
大学后,离家远了,很是轻松,因为挣脱了父亲的“魔掌”……
我像脱缰的小马一样,在大学毫无管束的过了“舒舒服服”的四年。可有那么一刻,心里是空的,总觉得像是缺了些什么。直到参加工作后,才一点点理解那个我不喜欢的父亲的教育方式:儿时,父亲给予了一个孩子应有的父爱和宠溺;上学后,父亲变得严苛,让我学会自立自强;那些看似没用的书籍,养成了我至今都离不开书的习惯,也从中悟出了很多道理;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可惜我过早离家,脱离“魔掌”太早,所以至今字迹潦草;父亲的“三不”原则,让我学会了自尊自爱,女孩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学生当以学业为重。如果没有内涵,再美的躯壳也不足以支撑空洞的灵魂。
我不喜欢的父亲——却教会了我太多做人的道理。母爱是细腻的,而父爱,却是宽广的。母亲教会了我温柔大方,生性淡然;而父亲教会我的却是坚韧自立,宽容大度。能做父母的女儿,是我莫大的福气。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我求不来时光逆转,只希望珍惜和他们相处的每分每秒,父母在,我就永远可以做个孩子。一个人可以很天真简单,必是身边人用更大的代价守护而来的。父母,就是那把守护我的大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