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坎翡翠砾石多为白砂皮和黄砂皮,没有黑砂皮,这是达马坎与其它场区的重要区别之一。在翡翠原石中有一种“颜色”,而我们往往把这种“颜色”当作是翡翠原石的本色,这就是“雾”。雾,是处于翡翠原石皮壳和肉质之间的一层半氧化风化的硬玉,它也可以算是翡翠,但却不是真正的翡翠,是从风化壳到未风化的肉(翡翠)的一个过渡带。大马坎的东西本来也就是玩雾色的货,雾色的厚薄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得从好几个方面来谈,场口,皮壳,翻砂,打灯也是缺一不可。
雾色的厚薄问题,首先得从场口说起,一般来说,老坑的大马坎水石,皮壳稍加盘玩就会油腻起包浆,由于风化氧化的时间相对较长,雾色也会厚很多。氧化不均匀或者说二次三次优化等的原因,经常会造就出怪桩料子,这一类料子经常会有厚雾层的存在,有的能超过一厘米,通过打灯,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有一种厚重感,是雕工师傅最喜爱设计玩赏的料子。
大马坎的场口及一些知识相信很多翠友还是耳熟能详了,不过可能刚开始接触翡翠的朋友可能还是一知半解,阿慧今天就来说说这块大马坎的水石改口片料,让大家熟悉熟悉这个场口的翡翠,已经熟悉的翠友就当温故而知新啦。
咱们可以看到,这是一块黄雾较多的片料,上半部分黄雾比较浓郁,不难看出雾比较厚,下半部分雾色没有上半部分那么浓烈,淡淡的、薄薄的一层,白肉占据整块片料的三分之二左右,底部点点斑纹,看上去像飘花,整块料子的品相还是相当的不错。种水呢,不用说,铁定的糯冰种,这样的料子,雕刻师在上面随便花点功夫就能雕刻出非常有意象的雕件,雕刻师傅最拿手的料子要属大马坎水石翡翠,这块料子雕刻师傅如何设计呢?要雕刻什么,我们一起走近,来看看大师的创作。
首先看到这样的一个设计图案,大家猜到要设计什么了没?很难想象吧,阿慧也不卖关子啦,大师想设计一块佛像,这个图案是佛像的轮廓,以三分之一的黄雾底色做佛像的头部,其他部分以白底肉质设计佛像下半部分,底座上面带有飘蓝花,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不慌,咱们揭晓答案,继续往下看。
有没有佛光普照的感觉,佛光满面的雕像端庄,神圣,祥和,看到福光普照仿佛会给世人降下福泽一般,小小的一尊雕像揭示了佛爱世人,普度众生的佛性。设计的形象就是这样,佛像头部以黄雾的色彩渲染,以体现一种祥云加上佛光的感触,似朝霞初升,作品结合玉质的天然雾层塑造出了一个佛光普照的雕像,意境浓厚。整体圆润层次分明。佛道文化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历史,在中国人心中佛是神圣的,国人对佛都是崇敬有加,往往我们都是向佛祈求心中愿望的,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象征。
好啦,阿慧今天带给大家的精彩到这里就结束了,明天同一时间会给大家不同的精彩,敬请等候吧。喜欢阿慧的给点点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