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到现在
今天是5月20日,从5月1日开始第一天日更到现在,刚好20天。总的说来,这个过程还算是很轻松的。当然,偶尔也会有两三天需要绞尽脑汁才能勉强写出一些差强人意的文字。
在这20天里,每天更文一篇,平均每天写1000多字,不算多,也不算少。有些文章是自己比较满意的,说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有些则不堪忍受,根本没法看,简直是胡说八道。
不过,对我来说,写得怎样不是个问题,不写才是个问题。如果不去写,就留不下任何的作品,有了作品之后才能评价个好坏,所以,我的想法是,不停地写下去就是了。
关于写作的动机
任何事情都不是无中生有的,哪怕是一些心血来潮的事情也总有它的渊源,甚至很多时候是通过某些机缘巧合促成的。
还没开始下载简书,并在简书上写作之前,我喜欢用手机便签记录下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想法、疑问和感受等等,平时也特别爱发朋友圈,认真编辑一些文字,哪怕只有一两句话。
这些年来一直有看书的习惯,哪怕出来工作了,每天也总能抽出很多时间看看书,思考一些感兴趣的问题。看书的时候偶尔也会分析一下文章的结构和它的内在逻辑,并大概估摸一下作者的写作动机和目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想写作的冲动,就好像每个人都有跟别人交流和分享的冲动一样,应该说,写作是一种无声的交流,而交谈是一种有声的写作。没有人能抗拒文字,如同没有人能抗拒跟他人交流和分享。
四月初在高铁上的时候,把自己随意写的一篇小短文发给好朋友,朋友得知我平时有写东西的习惯,就推荐了简书给我。我大概了解了一下,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于是就把它下载了下来。我觉得简书对我意义最大的地方就在于它把成千上万喜欢写作的人集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并分享各自的想法,并且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写作氛围。
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
如果不去写,就没有所谓的作品,这没有什么好说的。一旦尝试去写了,作品就成了最终的结果,而作品是有待于接受评价的,因为,作品一出来,就被抛进公众的视野。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衡量作品优劣的尺子,不仅读者有他的尺子,你的内心也有你的尺子,因为对于作者本人来说,自己身兼作者和读者双重的身份。
评价是一个价值的问题。某一事物对某一个人具有价值取决于这个人的需要和能力,作品也一样,取决于读者的需要、偏爱、阅读和审美能力,等等。
如果你写作的主题恰好是某些读者所感兴趣的,那么,对于这些读者来说,你的作品就是有价值的,而对于不感兴趣的读者来说,作品的价值就没那么大。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要迎合读者的口味?
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阅读口味,想要满足所有的读者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作者能够做到这一点,也没必要这样做,因为世界上写作的人多的是,某一个作者满足不了的,另一个作者总能满足的了。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作者要随心所欲,一意孤行地按自己的内心想法去写,毕竟,作者写出来的文章绝不是只给自己看的,否则,作者何必浪费那么多心思去选题、构思和创作呢?
写作需要考虑到作者和作品的关系,要考虑到作品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这意味着作者所创作的作品是具有公共性的,意味着作品应该成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个讨论的平台,或是说心灵交流的桥梁。
因此,在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既要拉开合适的距离,又要保持微妙的平衡。
关于新手写作
写作与其说是少数写作能手的特权,不如说是普通大众人人享有的权利,现实上确实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可以写作,每个人都可以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写作如同说话,如同吃饭,没有什么好神奇的,去写就是了,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记录下来,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把自己认同的看法说出来,仅此而已。
作为新手一开始总是不知从何下笔,一下笔总是不知如何写下去,一写下去总是写出乱七八糟的作品。这太正常不过了,这是新手作为新手的必经过程,用哲学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就像一个刚学走路的孩子,走起路来摇摇摆摆,时不时还会摔倒,但是,只要坚持天天练习,总有一天会不知不觉走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