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荒野生存》电影报到,说的是一位22岁的美国名校毕业生,在即将进入哈佛法学院深造前,选择挣脱正常社会人的身份,断绝和亲人的联系,取名“亚历山大·超级流浪者”,以只属于自己的身份,做自然之子。在原始丛林里,在田野里,在洞里,在荒野里独自流浪、生存,在没有地图没有通讯工具的环境里,因为缺少食物,在决定返回时又因必经之路河水暴涨而终于困死在荒野。
这是一个年轻生命追寻自然,满足自我人生的追求,最终葬身于自然的残酷真实事情。导演肖恩·潘曾说:“之所以想把他的故事说给更多的人听,是因为这个孩子身上有某种东西在闪光。他在短暂的生命中,获得了如此丰富的人生体验,令我羡慕不已”。
儿子,因为你,我其实很关心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因为你是年轻人的一份子,我渴望了解你的想法。但是显然我做的不够好,所以我们之间始终有着代沟和距离。
看完了这个影片介绍,我在想,你是不是也有被困的感觉?
其实我特别喜欢“恣意生长”这几个字,尤其“恣意”特别让我羡慕,因为在我自己的人生中从来没有恣意过,所以这个词会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养育你的过程中,因为我的焦虑,也大概没有怎么让你恣意过。
你常常跟我探讨武志红的心理学,这很好,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专家的心理学讲座,来更深的反思和探讨我们自己的成长。探讨养育你的过程中,母亲做的不当、不好的地方,以及因为这些不当给你造成的影响。
实际上,在养育你的整个过程,我都是焦虑的。原来是不知道,现在是知道了,但是仍然没有做到。所以知行合一,知与行之间确实还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即使现在,我也并没有完全消除焦虑。虽然因为你离我远,即使我焦虑对你影响也没有多大,但是我的焦虑,还是会远远的传递给你。包括爸爸的鼓励性电话,可能传递给你的都是不轻松的感觉。
唯一让我感到放心的是,你一直跟着武志红老师的课在学习,在思考,在反思。
今天也是因为看了武志红的“爱是容纳、看见与连接”,又看了这篇影片介绍,所以很有感触。
武志红老师说“关系的本质,是看谁传递焦虑,谁承接焦虑”。本来应该是你传递焦虑,我像个容器一样,去承接并化解你的焦虑,显然我做的不够好。
我是母亲,儿子你也是青年了。当父母没有做到容纳、看见与连接时,我们把自己拔起来,做自己的“父母”,去安抚、看见、容纳与连接那个暴烈的“小孩”吧。不是母亲推卸自己,是因为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去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做到对人性的容纳、看见。
还好还好,因为有爱,我们一直在连接彼此。
还好还好,我们连都一直在努力。
荒野生存的报到:https://zhuanlan.zhihu.com/p/3302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