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难免会磕磕碰碰,吵吵闹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仿佛是一池春水,总要有一点涟漪。但要控制和包容,不能让吵闹成为常态,涟漪升级为波浪,使夫妻感情产生隔阂甚至破裂。
有了孩子,才真正称得上是家庭。孩子是快乐的源泉,也常常可能是夫妻矛盾的导火索。这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是由于夫妻对孩子教育的理念、观点、方法都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这是夫妻双方不同的成长环境、受教育过程等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男女双方对爱的理解、表达爱的方式等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是男女不同的性格、感性程度等决定的。
出于同样的目的,由于不同的理解,却可能产生矛盾。今天早上我们家里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当然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一家人早上起来要出去吃早饭,在楼下拿了牛奶。女儿要立即打开喝,我说等到吃饭的地方再打开,其实要让她学会等待和忍耐,学会延迟满足,再者边走边喝也不是一件很好的习惯。结果女儿对我的话置若罔闻,自己把牛奶打开就喝。我是有些生气的,倒不全是自己所谓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而是女儿完全不理解我话的意思,她太缺少忍耐,一点延迟满足都不能接受,这样下去以后,一是缺少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去承受挫折或者眼前的不如意,二是缺少忍耐而使自己不能抵制眼前的诱惑或者做出不理智的选择。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把女儿叫停下来,给她讲道理。作为父亲大都是严厉的,我也是这样,板着脸问女儿能不能等一等,忍一下。女儿有些害怕,怯怯的站在那里,有一点搞不清楚怎么回事,她心里或许在想,爸爸何必要小题大做,喝个牛奶至于这样不高兴。女儿也有一点搞不懂,一直和颜悦色的爸爸,怎么就突然翻脸了。女儿感觉委屈,眼圈有些湿润。我继续讲,其实是没什么必要的,因为女儿根本没有用心去听,但在当时我没有想这么多,这是我教育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做母亲的心都比较软,看不得孩子受半点委屈。看到女儿眼泪汪汪的,老婆有点受不了了。她介入到我和女儿中间,这使得问题变得更复杂。一方面,在我教育女儿时不希望别人干涉,因为不同的理念会传递不同的信息而使得我的教育完全没有意义,因此谁干涉我就会控制不住去针对谁;另一方面有人干涉,女儿仿佛就有了依靠,这会让未来的教育更加困难。
老婆拉着女儿要走,还说是她让女儿打开喝的。这让我非常生气,把瓶里剩的牛奶全部倒了,甚至把瓶子也摔了。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对,愤怒让我失去了控制,不过是进行情绪的发泄而已。就这样,矛盾像熊熊的火一样燃起,好在我和老婆都比较克制,没有进一步,加油添柴。我们选择了暂时沉默分开,各自反思。我独自走了一会儿,怒气消散,开始想整件事情,我知道我做了很多事与愿违的事。老婆不想让我吓到女儿,使她胆小,这是好心。我们都希望女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有好的未来。既然都是为了女儿好,就没有必要为了一点小事而是彼此产生不快和隔阂。
只要静下心来,很多人都能面对自己,知道自己的错。但有时候总是好面子,不愿迈出一步去道歉,希望有一个台阶下。这也是很多夫妻间矛盾得不到及时化解的一个原因。好在有女儿在,没过一会儿她就来找我,什么也不说,伸出小手让我牵她。我牵上她的手,一起去找老婆,又和好如初了,两个人可以共同探讨刚才的事,探讨怎么能够更好的教育。
这是我们家经常会发生的插曲,使平静的生活增添了很多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