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个假期是要加班整理一些培训材料,家人说大过年忙工作,怕是要忙碌一整年。但也今天也闲来无事,小时候的玩伴大多结婚生子,自己也觉得不便叨扰。正好前一阵和研究生的师兄、师姐们讨论起来,说自己专业成长的步伐太慢了,虽然学了很久这个专业,但在面临最考验教育智慧的实际问题时,用的方法并没有好过一线教师和宝爸宝妈,凸显不出自己的专业性,应该多做些总结和反思,把专业知识用起来。不如就趁今天,从总结自己的学习及择业、就业的经历开始入手,在2019年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开端。
专业方向的迷失
学习学前教育专业有七年,当初选这个专业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在网上看到就业率很高的样子。大学入学的时候,了解的关于专业的第一件事就是工资很少,社会地位很低,本科毕业时,除了考上家里编制的同学,很少有人愿意继续从事这个行业,便选择继续考研。在这七年中,我接触的园所基本都是市级、省级示范园所,大多是去参观下环境,惊叹老师竟然这么厉害,把玩教具做得如此逼真,我这个手残党,是绝对搞不了环创的。还有听评公开课,虽然嘴上能挑出来主讲老师的一堆问题,心中也暗自嘀咕,要是自己来设计活动和主讲,怕是还不如人家,这准备一堂公开课,得费多少脑筋。当然,对小朋友的喜欢是发自内心的。七年来,我脑海中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只有两种,一是考公办幼儿园,如上所述,我很质疑自己的能力。做不了环创、讲不好课、带不好孩子、排不了节目,去了能干嘛呢?带过多期国培,忙忙碌碌的老师、园长也总是告诉我,千万不要到幼儿园工作,自己心里也pass掉了这条路。二则是到高校工作,时间自由、工作轻松、待遇可观,有时间准备考博,这基本都是大家认为的最理想的工作方向。我相信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本科生、硕士生都跟我有一样的想法。
硕士毕业时,跟大多数同学一样,我也把关注点放在高校。但是正好赶上高校开始取编制,本科院校多基本以“人事代理”的岗位进行招聘,或是可以选择地方职业院校和幼儿师范。辗转很多城市,或是地理位置不合适,或是岗位不合适,或是待遇不合适,当然也有没好好背书,考试差几分的。抱着随便考一考的心态,也考了一所某省机关幼儿园,进入面试,但要面试才艺,自己便放弃了。我转而关注一些幼教公司,这是我第一次认真去了解民办幼儿园,说实话是毕业压力大而被动去关注的,但也是从此开始了对专业角色的反思。
专业角色的反思
大概是2018年五月,我开始关注一些幼教公司,此前都是准备一些考试,并没有什么面试经验,基本是职场小白了。面试过程中,有HR问道,你是应届硕士,可我们的老师也很有经验,你如何指导我们的老师?虽然有过实习经历,也经常去一些园所,你了解瑞吉欧、高瞻、蒙氏课程的教学实践吗?一个园所的管理你懂多少?家长工作你能处理好吗?是否愿意从一线做起?也有HR说道,虽然你应聘的教研员,但不是你想象中的专业研究,可能你得帮老师写教案,幼儿园的活动策划也得做,公司总部忙的时候,就相当于文员吧,学前硕士的角色,我们也把握不好,你愿意来吗?
在这一连串的追问下,我才开始反思,学前教育专业的硕士到底应该做什么呢?理论和实践真的是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吗?我很惭愧,虽然学了很多专业知识,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一点招架能力都没有。幼儿心理、活动设计、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原理、研究方法……,学了这么多专业课,对教育实践的帮助到底在哪里呢?翻翻自己的课本和学习笔记,想想自己这些年听过的课和专业讲座,我才意识到,去幼儿园,和孩子在一起,观察、实践、反思,这才只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开始,才只是教师职业生涯的起步,自己不应该好高骛远,因为硕士学历而自视清高,觉得自己真的可以对一线教师指指点点。想起硕士毕业论文答辩结束后,导师说的一句话:“虽然论文写完了,毕业答辩顺利结束,但这只是你们研究生涯的开始!”不论学习还是生活,自己都是个后知后觉的人,总是在连续碰壁后,才能觉察出点儿什么。不过也感谢这一路的跌跌撞撞,让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专业意识的觉醒
在七月份,我入职北京一所瑞吉欧取向的幼儿园。当时面试需要3天,任务是在观察儿童的基础上,设计一个项目课程。说实话,之前到幼儿园做观察,都是带着特定任务去的,可以说“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我心里想要看到的”,对与任务无关的活动从不关注。这一次静下心来,保持忠于事实的态度来写观察记录。我发现小朋友真的很神奇,多样的探索方式、游戏方式、交往方式,让自己内心震撼。有点懂为什么刘晓东老师说的“教育应当敬畏儿童的自然智慧”,也明白了为什么要批判传统教育中的“儿童缺失”。虽然开园时间不长,园内民主的氛围和对理念的坚持很吸引自己。以小朋友为我取的“小花老师”的“艺名”,我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到底应该做什么,其实《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讲的很详细,但能真正做到的人真的少之又少,我也是近来才觉察到它的用处。结合自己半年的工作,我做以下总结。
1.保持专业理念与师德:幼师被誉为“高危职业”,工资不高,要保持警惕,防止发生意外,把孩子照顾好、要完成教学任务、要写观察记录、成长档案、要做家长工作、要组织节日活动,虽然周末双休,有节假日,但平时基本加班率很高。相信做了幼师的人都有对孩子的喜爱之情,但也需要我们保持对专业的热爱,不忘初心。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尊重儿童、支持儿童,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知识: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才有“底气”观察和评价幼儿,在学习行为发生时,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也只有对这些知识烂熟于心,才能“回击”外界对我们专业性的批判。幼儿园有一天晚上开放校园,放电影,让周边的小朋友到校园玩耍,有个家长,进门就喊“服务员,人呢?这么黑,把握孩子摔了怎么办?”此类把幼儿园当成服务行业的话语数不胜数。当然幼儿园的有提供服务的责任,但并不止于此,虽然家长的意识有待提高,但也充分说明我们自己的专业性没有凸显。因为没有去读懂孩子的学习方式,当家长问及“在幼儿园到底学什么了?为什么我的孩子还不会拼音?别的幼儿园有什么什么特色课,你们是不是该教点…”, “幼儿园嘛、开心就好,交个朋友就好,不指望能学到什么”这类问题的时候,我们无言以对,偏离初衷,一味迎合。那我们如何告诉家长;幼儿的学习并非始于教师的教学?幼儿的学习遵循什么样的节奏?这都需要我们扎实的理论功底;
3.在实践、反思中提升专业能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等能力都是教师必备。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但在实践中,往往环创就是环创、生活就是生活、教学就是教学、游戏就只是游戏。如何将这些有机结合,产生互动,达到1+1>2的效果,是我们每天都需反思的问题。否则幼儿园生活就如机器一样,无意义的重复。幼儿园的教研重点也应聚焦于此,帮助教师反思日常行为,提升专业能力,而不是局限于研究教学主题、评教学目标、教师教法。
毕淑敏说: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作为教师也一样,在体验与幼儿相处的快乐的同时,应努力成长、反思、研究,自己为自己的专业成长而负责。
将此文做新年的新开始,新的一年要多总结反思,好好加油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