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自己的读书生活,最难忘的是失而复得的那段求学经历。
那是初三那年,当我正全身心地投入到中考备考复习的时候,父亲病了,而且是一场大病。
那一年正遇上罕见的大洪水,而我家的田地旁边正好有一条小河。父亲怕自家的田地被漫出来的河水给冲了,硬是在地里挡了一夜的雨,把河堤给安全地挡住了,可是他却因此病倒了。他在家里睡了两天两夜,醒来之后发现自己手脚四肢开始麻木起来,一点儿农活也干不了了。
为了治病,父亲四处求医,病没见好转,家里的钱却花光了。实在没有办法,父亲无奈地给我说:“云舒,你是家里的老大,这次中考,如果能考上学,咱就是砸锅卖铁,借钱也让你上;如果考不上学,咱就回家吧。家里两个弟弟还小,还要上学。再说,我现在不能干活儿了,不能让你娘一个人撑着这个家,你回家来帮帮你娘吧。”
这一说,把我给吓坏了,这么多年来,我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教育,就是一定要好好学习,离开这个过苦日子的农村。也正是这个信念一直支撑我学下去,即使上学的日子再苦,再累,我也不会在乎。可现在,如果我考不上学,就要真正离开校园,永远地回到那个生那养我的小农村了。我不甘心,甚至有些害怕。
于是,更加努力地学习,好似在做最后的挣扎。每天晚上,别人都睡觉了,我还在学。第二天早上,别人还没起床,我就起来直奔教室。一周下来,我有点疲惫。两周下来,我有点顶不住了,晚上睡不着,到夜里一两点,头脑还特别清醒,可是第二天起来,头脑却昏昏胀胀。时间长了,开始头晕耳鸣。
于是本来就病着的父亲又带我四处去看病。父亲带我去附近所有能去的医院,找中医号脉,插上管子查心电图,找神经内科……能看的,都看了;能查的,都查了。医生说,没查出来什么毛病,可我的头却一天比一天痛得厉害。一直头痛的我也在医生和家长的建议下,离开了学校。
我知道离开学校意味着什么,什么也没说,便真正地开始了一个村姑的生活。而且,我知道,一旦离开校园,这种生活也许就是我以后一辈子的生活,但是我没有任何办法。
我跟着母亲,开始干起农活来了。先从家里的担水开始。挑空桶还没问题,可一旦两只桶装满水,就不行了,我的个子本来就矮,两只水桶刚刚能离开地面,可是水太沉了,沉重的扁担压得我走起路来踉踉跄跄,水桶也不时地碰着地面,水桶一碰地面,水也就溅出来了。不知什么时候,一个邻居的叔叔从旁边路过,边看边开玩笑地说:“这是银环挑水呀。”我还得意的以为人家是夸自己呢,回家一问母亲才知道,银环是《朝阳沟》里的一个不会干农活的大学生。原来如此呀。但是,我现在已经顾不得别人怎么说了,我也成不了银环,因为人家毕竟是大学生,而我则永远不可能成为大学生了。
担水还不是最难的活,最脏最累的活是打药。在炙热阳光的炽烤下,我自己配好农药,给药桶里灌好水,蹲那儿把药桶背起来,即使腰上缠了一个塑料布,药水也不时地往下流,从背上流到腰,甚至顺着腿流下来,这可是配的打虫子的农药水呀,但我没办法,我只有快步地在花垄里快速地穿行,以让药水下的快些,同时,也让自己的身上少沾些药水。我左手一直不停地用压杆机压,右手挥动着长杆喷洒着农药,手酸死了,但是,手中的工作是不能停止的,就这样,一晌下来,我的衣服被太阳烤干了,我的肩膀火辣辣地疼,回到家一看,两道深深的红印,又酸又疼,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好啊。
不知不觉一个夏天过去了,我的农活也干得比较熟练了。马上就到秋季开学的日子了,我的初中同学来我家玩,说他们要去县城上高中了,他们走了之后,我大哭了一场。无奈的生活真是要把我们分开了。我自己清清楚楚地知道,我自己的学习成绩比我的两个朋友都要好,可如今人家两个都要去上高中了,而我只能永远地脸朝黄土背朝天了。晚上,我钻在背窝里大哭了一场,想着没有未来的人生,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真不知该何去何从。
以后的日子,我照常跟着母亲一块儿下地。白天下地,晚上在被窝里哭,有时,遇着阴雨天,我就望着窗外发呆,我不知道自己的希望在何处……
秋天到了,地里到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瘦小的我白色的脸已被晒得黝黑,显然成了一个真正的村姑,成了母亲最得力的助手。我和母亲一块儿去摘棉花,去掰玉米。尤其是掰玉米,玉米秸杆比我都高,我得先用镰刀把玉米秸秆扳倒成一排,然后再一个一个地把玉米掰下来,特别是那个玉米叶,弄得你浑身痒痒,身上一个一个红点,但是我们没办法,一年就靠这一点收成,不弄怎么办。实在弄累了,便坐在玉米秸秆上呆呆地看一会儿太阳。以前看太阳,还有个希望,知道自己看到太阳落山,就可以熬过一天了,知道一天熬过去了,再熬一天,自己就要回学校了。可现在,我知道,我就是再看太阳,也没有盼头了。因为,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我照常还得再来在烈日下弄玉米。明天的明天我还会再来……
一个秋天过去了,由于太忙了,我竟然渐渐地淡忘了不能上学的忧伤。可秋天过去了,冬天到了,地里已是一片荒野,村里的人们也闲暇起来。有时,早起起来,我一个人在乡间的小路上漫无目的的走着,走着……道路虽然是笔直的,但白色的雾好像堵住了我的眼睛,使我只看到前面白茫茫的一片。寒气不时地钻入我的衣内,使我不由自主得打了一个寒颤,好像一下子把我从梦中惊醒一样。这时,我感觉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每天晚上,我都在想自己要做点儿什么,不能这就样下去吧。正当我万分苦闷和无望时,一天,父亲把我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云舒,现在我的病也好的差不多了,家里也不太忙了,虽然你不说,但我知道,你还是想上学。这样吧,你去景寨中学再复习半年,然后继续上高中吧。”因为那个时候,初中的复读生是不能考中师中专的。
就这样,我来到了景寨中学。到了这所中学,我才知道,自己原来读书的周城一中有多好。这所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学,没有宿舍,只有教室。平常在这里上学的孩子,都是早上从家里来,中午带点吃的,在学校凑合一顿,晚上再骑自行车回家。冬天冷的时候,初三的学生要上晚自习,便自己想办法找亲戚朋友的家,暂时寄宿。我叔叔家的孩子小霞正好也在这儿上学。小霞的姨就在这个村,我便和小霞一块儿寄住在她姨家了。住的地方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只要有地方学习就行。可就是学习的地方——教室,跟周城一中,也没法比,窗户是根本没有玻璃的,就是个破塑料袋用胶布粘一下,而且上面不知有几个大洞,一到刮风的时候,那个塑料布就像像旗子一样迎风飘扬。教室里别说有暖气了,连炉子都因为没有煤而只是一种摆设。可是,这些,我毫不关心。因为这样简陋的条件,相比自己以前不能上学来说,已经是父亲给自己最好的学习条件了。
于是,我一头扎进了书里,不知教室的寒冷,不知上学要来回走十二里路的艰辛,不知中午吃凉馒头咸菜的难咽……我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重温我的考学梦想。
经过半年的努力,我终于考上了县一中,开始了我的高中生活,从而又考上了大学,上了研究生,最后找到了一份儿满意的工作,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感谢那段失而复得的求学生活,让我明白了读书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支持我一路走下来完成了我的求学生涯。